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西方荒诞派戏剧《女仆》本土化改编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 17:53
  荒诞派戏剧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通常用象征、暗喻等方法表达主题,这些艺术特征导致观众在观剧时容易陷入很模糊的状态,观众常常表示“看不懂”。本次荒诞派戏剧《女仆》的创作,我们采取本土化的改编,依托本土文化找到更加明确的创作依据,提升戏剧表演的创造力、想象力、感染力,同时,用传统戏剧的创作方式,创作出符合中国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力求达到让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愉悦的审美体验。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本土化改编的目的
    第一节 符合本土的审美需求
    第二节 突破创作中的瓶颈
    第三节 本土文化让作品更具美感
第二章 文本改编运用的方法
    第一节 解构文本梳理事件
    第二节 拼贴叙事让情节连贯
    第三节 重组碎片化语言逻辑
第三章 改编后的表演创作
    第一节 角色行动更积极
    第二节 人物交流更有机
    第三节 人物形象更具性格化
第四章 改编后的创作收获
    第一节 打开了戏剧表演的创造力
    第二节 拓展了戏剧表演的想象力
    第三节 提升了戏剧表演的感染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仆》——身份错位中的死亡[J]. 章丽平.  文教资料. 2017(32)
[2]从天津人艺版话剧《油漆未干》看西方戏剧的本土化[J]. 吴雪颖.  大舞台. 2015(09)
[3]让·日奈与《女仆》[J]. 袁丹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8)
[4]对自我意识之间依赖关系的探究——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J]. 韩金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5]喜剧:荒诞戏剧在中国的生存形态[J]. 成慧芳.  艺术百家. 2006(01)

博士论文
[1]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D]. 幸洁.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01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01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