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地戏面具的调查与研究 ——以西秀区周官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7 11:21
贵州地区傩剧文化渊源流长,傩戏表演艺术多姿多彩。明朝征战时期,兵民从江南区域将傩戏文化带入贵州境内,丰富了贵州地区傩文化资源。安顺地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是贵州黔中地区流传五六百年的一种古老剧种,是屯堡地区风俗文化的代表。安顺地戏以百姓额带面具,身穿戏服,手持兵器,嘴唱谱词的傩戏形式表现。安顺地戏表演是一种带有宗教文化色彩的求生、趋利、避害的祭神仪式。它具有鲜明的传承性、族群性、崇神性等特征。安顺地戏通常表演历史人物征战,保家卫国等的经典故事。它作为我国具有丰富的独特性与文化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曾受邀在国内外地区进行巡回演出,这彰显出贵州屯堡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更迭,近些年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其中安顺地戏因文化积淀和地域因素被较完整的保留,有较强的重塑性和还原性,有利于推动中国傩艺术文化与安顺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开发。但面对时代的变迁和旅游产业的兴盛,安顺地戏也面临着“被保护”与“被发展”的困窘。本文根据实地田野调查材料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出安顺地戏的形成背景、地戏产生的文化脉络等。根据田野实践和现有文献资料...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关键词界定
第一章 :安顺地戏的概况
一、安顺地戏的历史源流
二、安顺地戏面具的经营方式
三、安顺地戏的主要剧目
第二章 :与安顺地戏有关的民间信仰
一、与安顺地戏有关的汪公、五显神灵信仰
二、与安顺地戏有关的历史英雄人物信仰
三、与安顺地戏有关的鲁班信仰
第三章 :与安顺地戏面具有关的民俗仪式
一、安顺地戏面具与“闹新春”民俗仪式
二、安顺地戏面具与“跳米花神”民俗仪式
第四章 :安顺地戏面具的人物角色与工艺流派
一、安顺地戏面具的角色类型
二、安顺地戏面具制作的流派及特点
第五章 :安顺地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工艺原则
一、安顺地戏面具的制作工艺
二、造型与线条
三、用色与刀法
四、盔帽与耳翅
五、翎毛与胡须
第六章 :安顺地戏面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安顺地戏的发展困境
二、当代生活对地戏面具发展的影响
三、关于地戏面具传承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顺地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传承[J]. 汪庆春. 安顺学院学报. 2017(01)
[2]安顺地戏面具与旅游市场融合路径探究[J]. 董天倩,朱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8)
[3]安顺地戏脸子的艺术特征及其制作方法[J]. 吴传双. 艺术评鉴. 2016(01)
[4]安顺地戏“唱本”体式与屯堡文化存续机制[J]. 陈忠松.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5)
[5]安顺地戏特色考[J]. 刘明礼. 理论与当代. 2015(09)
[6]安顺屯堡地戏的传承与保护[J]. 蒋筝筝. 音乐时空. 2014(18)
[7]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个案研究——以安顺地戏为例[J]. 严永和. 文化遗产. 2014(02)
[8]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聂森. 前沿. 2012(20)
[9]安顺地戏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周官村地戏为例[J]. 牛加明. 戏曲艺术. 2012(03)
[10]安顺地戏面具雕刻口诀调查研究[J]. 何晓丽,牛加明. 艺术探索. 2012(04)
硕士论文
[1]安顺地戏面具艺术与周边傩戏面具艺术的比较研究[D]. 罗淑娇.苏州大学 2015
[2]贵州傩面具造型特征和色彩研究[D]. 熊爱琳.中国美术学院 2013
[3]村落的仪式与变迁[D]. 熊迅.广西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4160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关键词界定
第一章 :安顺地戏的概况
一、安顺地戏的历史源流
二、安顺地戏面具的经营方式
三、安顺地戏的主要剧目
第二章 :与安顺地戏有关的民间信仰
一、与安顺地戏有关的汪公、五显神灵信仰
二、与安顺地戏有关的历史英雄人物信仰
三、与安顺地戏有关的鲁班信仰
第三章 :与安顺地戏面具有关的民俗仪式
一、安顺地戏面具与“闹新春”民俗仪式
二、安顺地戏面具与“跳米花神”民俗仪式
第四章 :安顺地戏面具的人物角色与工艺流派
一、安顺地戏面具的角色类型
二、安顺地戏面具制作的流派及特点
第五章 :安顺地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工艺原则
一、安顺地戏面具的制作工艺
二、造型与线条
三、用色与刀法
四、盔帽与耳翅
五、翎毛与胡须
第六章 :安顺地戏面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安顺地戏的发展困境
二、当代生活对地戏面具发展的影响
三、关于地戏面具传承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顺地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传承[J]. 汪庆春. 安顺学院学报. 2017(01)
[2]安顺地戏面具与旅游市场融合路径探究[J]. 董天倩,朱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8)
[3]安顺地戏脸子的艺术特征及其制作方法[J]. 吴传双. 艺术评鉴. 2016(01)
[4]安顺地戏“唱本”体式与屯堡文化存续机制[J]. 陈忠松.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5)
[5]安顺地戏特色考[J]. 刘明礼. 理论与当代. 2015(09)
[6]安顺屯堡地戏的传承与保护[J]. 蒋筝筝. 音乐时空. 2014(18)
[7]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个案研究——以安顺地戏为例[J]. 严永和. 文化遗产. 2014(02)
[8]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聂森. 前沿. 2012(20)
[9]安顺地戏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周官村地戏为例[J]. 牛加明. 戏曲艺术. 2012(03)
[10]安顺地戏面具雕刻口诀调查研究[J]. 何晓丽,牛加明. 艺术探索. 2012(04)
硕士论文
[1]安顺地戏面具艺术与周边傩戏面具艺术的比较研究[D]. 罗淑娇.苏州大学 2015
[2]贵州傩面具造型特征和色彩研究[D]. 熊爱琳.中国美术学院 2013
[3]村落的仪式与变迁[D]. 熊迅.广西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4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5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