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编剧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8 22:29
樊粹庭是近现代著名的豫剧编剧、导演、改革家,在学界普遍对于豫剧有着“粗俗鄙陋”之类偏见时,他毅然以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投入豫剧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接管豫声剧院,创办狮吼剧团。剧本创作之余,他也十分重视作品的舞台呈现,从编剧到导演,从选角乃至培养角色做起,亲力亲为,一生笔耕不辍,创作改编豫剧剧目八十余部,培养出诸如陈素真、常警惕,赵义亭等豫剧名家,因此他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本文从戏剧观、编剧特色、精神内涵、现实性意义四大方面对樊粹庭编剧理论进行专门研究,充分尊重樊粹庭“因人设戏”的剧作观念,立足于戏剧本体,构建一个具有深度解读樊粹庭编剧艺术的综合特征的理论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探索与尝试:樊粹庭的戏剧观
第一节 高度重视戏剧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坚守戏剧的大众化特色
第三节 强调“剧场本位”戏剧观
第二章 传统与新变:樊粹庭的编剧特色
第一节 叙事特色
1.注重剧本整体结构
2.巧用夸张误会手法
3.营造强烈戏剧冲突
第二节 语言特色
1.语言通俗晓畅
2.多用方言俚语
3.文学语言点睛
第三节 风格特色
1.悲喜各擅其长,兼收并蓄
2.贴近人民生活,雅俗共赏
第三章 救亡与启蒙:樊粹庭戏曲创作的精神内涵
第一节 救亡:时代精神的宣扬
1.樊粹庭历史剧中的救亡时代精神
2.樊粹庭神话剧中的救亡时代精神
第二节 启蒙:女性形象的塑造
1.樊粹庭婚姻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2.樊粹庭社会风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第四章 反思与展望:樊粹庭的编剧成就及现实性意义
第一节 樊粹庭在豫剧史上的地位
1.对剧目的整理数量丰富
2.对豫剧改革的重大作用
第二节 樊粹庭编剧艺术对豫剧现代戏创作的影响及意义
结语
附录 :樊粹庭创作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樊粹庭与近现代豫剧的变革和发展[J]. 张大新. 文艺研究. 2015(09)
[2]论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J]. 关爱和,袁凯声. 文艺研究. 2013(11)
[3]中原文化与民族戏曲的形成和发展[J]. 张大新. 文艺研究. 2012(08)
[4]樊粹庭对豫剧的戏曲文化史意义[J]. 马跃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5]“娱乐”与“启蒙”:民国河南地方戏在改良过程中的双重角色分析[J]. 黄文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06)
[6]戏曲的政治化演变及其后果[J]. 陈友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09(02)
[7]关于豫剧祥符调历史与现状的若干思考[J]. 张大新. 文化遗产. 2009(01)
[8]豫剧之母“祥符调”[J]. 雷桂华. 四川戏剧. 2008(02)
[9]中国古代剧本的生成与分化[J]. 宋俊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宋金都城的繁盛与古典戏曲的成熟[J]. 张大新. 文学评论. 2006(03)
博士论文
[1]《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D]. 徐芳芳.河南大学 2014
[2]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 陈国华.上海戏剧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樊粹庭婚恋剧研究[D]. 王应平.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樊粹庭戏剧曲白研究[D]. 王璐瑶.河南大学 2018
[3]豫剧祥符调的发展变革研究[D]. 王晓玲.河南大学 2017
[4]樊粹庭戏曲结构艺术研究[D]. 张莉.河南大学 2015
[5]樊粹庭导演艺术研究[D]. 焦资涵.河南大学 2015
[6]民国时期开封地区豫剧转型研究[D]. 安建哲.上海戏剧学院 2014
[7]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 程波涛.河南大学 2011
[8]樊粹庭悲剧理念与其创作实践[D]. 柳萌.河南大学 2010
[9]民国时期河南戏剧演出情况考察[D]. 张召鹏.河南大学 2010
[10]近代河南豫剧艺人群体研究[D]. 王改君.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9363
【文章来源】: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探索与尝试:樊粹庭的戏剧观
第一节 高度重视戏剧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坚守戏剧的大众化特色
第三节 强调“剧场本位”戏剧观
第二章 传统与新变:樊粹庭的编剧特色
第一节 叙事特色
1.注重剧本整体结构
2.巧用夸张误会手法
3.营造强烈戏剧冲突
第二节 语言特色
1.语言通俗晓畅
2.多用方言俚语
3.文学语言点睛
第三节 风格特色
1.悲喜各擅其长,兼收并蓄
2.贴近人民生活,雅俗共赏
第三章 救亡与启蒙:樊粹庭戏曲创作的精神内涵
第一节 救亡:时代精神的宣扬
1.樊粹庭历史剧中的救亡时代精神
2.樊粹庭神话剧中的救亡时代精神
第二节 启蒙:女性形象的塑造
1.樊粹庭婚姻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2.樊粹庭社会风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第四章 反思与展望:樊粹庭的编剧成就及现实性意义
第一节 樊粹庭在豫剧史上的地位
1.对剧目的整理数量丰富
2.对豫剧改革的重大作用
第二节 樊粹庭编剧艺术对豫剧现代戏创作的影响及意义
结语
附录 :樊粹庭创作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樊粹庭与近现代豫剧的变革和发展[J]. 张大新. 文艺研究. 2015(09)
[2]论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J]. 关爱和,袁凯声. 文艺研究. 2013(11)
[3]中原文化与民族戏曲的形成和发展[J]. 张大新. 文艺研究. 2012(08)
[4]樊粹庭对豫剧的戏曲文化史意义[J]. 马跃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5]“娱乐”与“启蒙”:民国河南地方戏在改良过程中的双重角色分析[J]. 黄文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06)
[6]戏曲的政治化演变及其后果[J]. 陈友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09(02)
[7]关于豫剧祥符调历史与现状的若干思考[J]. 张大新. 文化遗产. 2009(01)
[8]豫剧之母“祥符调”[J]. 雷桂华. 四川戏剧. 2008(02)
[9]中国古代剧本的生成与分化[J]. 宋俊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宋金都城的繁盛与古典戏曲的成熟[J]. 张大新. 文学评论. 2006(03)
博士论文
[1]《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D]. 徐芳芳.河南大学 2014
[2]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 陈国华.上海戏剧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樊粹庭婚恋剧研究[D]. 王应平.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樊粹庭戏剧曲白研究[D]. 王璐瑶.河南大学 2018
[3]豫剧祥符调的发展变革研究[D]. 王晓玲.河南大学 2017
[4]樊粹庭戏曲结构艺术研究[D]. 张莉.河南大学 2015
[5]樊粹庭导演艺术研究[D]. 焦资涵.河南大学 2015
[6]民国时期开封地区豫剧转型研究[D]. 安建哲.上海戏剧学院 2014
[7]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 程波涛.河南大学 2011
[8]樊粹庭悲剧理念与其创作实践[D]. 柳萌.河南大学 2010
[9]民国时期河南戏剧演出情况考察[D]. 张召鹏.河南大学 2010
[10]近代河南豫剧艺人群体研究[D]. 王改君.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9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52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