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黄梅戏男腔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04:24
  黄梅戏是安徽省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自黄梅戏出现以后,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男腔艺术的融入,为黄梅戏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大大彰显出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文章来源】: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5(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黄梅戏男腔艺术研究


翟雪富站官棚一言告禀

渔网,黄梅,花腔,唱段


湖北黄梅采茶戏所使用的采茶流传到安徽省,称之为“黄梅调”。一般来说,花腔、彩腔以及主调等是早期黄梅戏的主要腔系。其中,对于前两者来说[1],不区分男女腔,只有主调需要区分男腔和女腔。对于主调来说,主要包括平词,笔者拟对《渔网会母》中的男平词唱段进行深入分析。见图2。1.调式

唱段,黄梅戏,作品,驸马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黄梅调定义为黄梅戏,进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剧目《天仙配》在华东地区的演出,大大提高了黄梅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随后还诞生了《牛郎织女》《女驸马》等作品,不过仍以《天仙配》为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这主要是因为《天仙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且流传范围最为广泛。见图3。1.调式


本文编号:3545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545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