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发布时间:2022-12-11 19:17
朱塞佩·威尔第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成就卓越的歌剧作曲家,对意大利歌剧的推动和发展影响极大。他的26部歌剧推动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甚至续写了世界歌剧发展的辉煌篇章。他创作的26部歌剧,女高音咏叹调具有重要地位。其创作特色鲜明,多部作品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成为了女高音声乐学习者的必唱曲目。威尔第在不同时期环境下创作的作品无论在题材、创作特点、艺术特色上都有着鲜明的不同。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作品的基础上,重点对威尔第三个时期不同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创作特点、艺术特征、演唱技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使广大演唱者可以对威尔第歌剧女高音咏叹调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使歌者更好的把握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情况以及对威尔第生平的简介第二章介绍威尔第创作三个时期以及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以及三个时期的比较第三章介绍威尔第三个时期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和技巧以及三个时期的比较第四章介绍威尔第的艺术价值,以及对我国歌剧发展的启示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本文写作依据
(一) 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理论意义
(二) 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写作的内容、方法和特色
(一) 论文写作的内容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特色
第二章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及威尔第生平和创作
一、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社会背景
二、19世纪意大利歌剧文化
三、威尔第的生平及其歌剧的创作历程
第三章 威尔第创作的三个时期以及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威尔第创作的三个时期
二、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作品题材
(二) 创作的曲式结构
(三) 人物形象塑造和乐队编制
三、威尔第三个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征
(一) 概述
(二) 旋律的鲜明性
(三) 人物形象的鲜明性
第四章 威尔第三个时期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及技巧
一、概述
二、早期女高音咏叹调--《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和《一点儿血迹》
(一) 《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故事情节概述
(二) 演唱解析
(三) 《一点儿血迹》故事情节概述
(四) 《一点儿血迹》演唱解析
三、中期女高音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每逢那节日来临》
(一)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故事概述
(二)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演唱解析
(三) 《每逢那节日来临》故事概述
(四) 《每逢那节日来临》演唱解析
四、晚期女高音咏叹调--《杨柳,杨柳》、《圣母玛利亚》
(一) 《杨柳,杨柳》故事概述
(二) 《杨柳,杨柳》演唱解析
(三) 《圣母玛利亚》故事概述和演唱解析
五、声乐大师对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麦克白夫人咏叹调《一点儿血迹》的艺术特征[J]. 樊彩霞. 大众文艺. 2014(03)
[2]从《茶花女》透析威尔第的歌剧艺术特色[J]. 张思艳.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3]论《麦克白》中“鲜血”意象的有效使用[J]. 李春凤,赵贯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略析威尔第及其歌剧创作[J]. 何成华. 剧作家. 2005(03)
[5]威尔第音乐创作成功之路解读[J]. 马宇清.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6]走进威尔第的世界[J]. 有德乡.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1)
硕士论文
[1]歌剧咏叹调《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研究[D]. 黄瑾.中国音乐学院 2010
[2]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D]. 张宁.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9347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本文写作依据
(一) 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理论意义
(二) 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写作的内容、方法和特色
(一) 论文写作的内容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特色
第二章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及威尔第生平和创作
一、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社会背景
二、19世纪意大利歌剧文化
三、威尔第的生平及其歌剧的创作历程
第三章 威尔第创作的三个时期以及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威尔第创作的三个时期
二、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作品题材
(二) 创作的曲式结构
(三) 人物形象塑造和乐队编制
三、威尔第三个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征
(一) 概述
(二) 旋律的鲜明性
(三) 人物形象的鲜明性
第四章 威尔第三个时期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及技巧
一、概述
二、早期女高音咏叹调--《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和《一点儿血迹》
(一) 《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故事情节概述
(二) 演唱解析
(三) 《一点儿血迹》故事情节概述
(四) 《一点儿血迹》演唱解析
三、中期女高音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每逢那节日来临》
(一)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故事概述
(二)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演唱解析
(三) 《每逢那节日来临》故事概述
(四) 《每逢那节日来临》演唱解析
四、晚期女高音咏叹调--《杨柳,杨柳》、《圣母玛利亚》
(一) 《杨柳,杨柳》故事概述
(二) 《杨柳,杨柳》演唱解析
(三) 《圣母玛利亚》故事概述和演唱解析
五、声乐大师对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麦克白夫人咏叹调《一点儿血迹》的艺术特征[J]. 樊彩霞. 大众文艺. 2014(03)
[2]从《茶花女》透析威尔第的歌剧艺术特色[J]. 张思艳.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3]论《麦克白》中“鲜血”意象的有效使用[J]. 李春凤,赵贯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略析威尔第及其歌剧创作[J]. 何成华. 剧作家. 2005(03)
[5]威尔第音乐创作成功之路解读[J]. 马宇清.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6]走进威尔第的世界[J]. 有德乡.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1)
硕士论文
[1]歌剧咏叹调《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研究[D]. 黄瑾.中国音乐学院 2010
[2]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D]. 张宁.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9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1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