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上海儿童戏剧学院_上海少儿戏剧培训_童话故事表演促幼儿健康情感发展的情报综述

发布时间:2016-06-16 17:08

  本文关键词:探索中的上海儿童戏剧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童话故事表演促幼儿积极情感发展的研究综述

宝山区康桥水都幼儿园  施晶

前言

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情感的培养对人一生的深远影响。《课程指南》总目标中指出:“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强调情感培养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

一、       定义

﹒童话故事表演

在西方国家,儿童戏剧教育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四个主要流派——创造性戏剧、戏剧教学、剧场教育及治疗性戏剧。美国的“创造性戏剧”(温尼费瑞德·瓦尔德,1930)是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参与者在引导者指导下想象、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的或想象的经验[1]。英国的“戏剧教学”( 多萝茜﹒赫斯科特,1960),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戏剧来丰富儿童的觉察力,使他们能通过想象发现现实,发掘行为表面下所隐含的深刻意义[2],是教育界的一种有效方法(李婴宁,1997)。英国的另一种“剧场教育”则通常需要对剧本进行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儿童参与的需要,鼓励儿童在戏剧角色扮演过程中思考问题、体验各种情感。该学派代表人物布瑞恩·维在《通过戏剧而发展》一书中,阐述了他的戏剧教育理论与实践——将正式剧场与创造性戏剧结合起来形成参与式剧场。[3] “治疗性戏剧”(皮特·斯莱德,1940),借助戏剧表演的形式,让接受治疗的儿童将潜意识里被压抑的内容展现出来,表演者本身就是剧本创作者[4]。

20世纪末,相关的儿童戏剧理论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某些发达地区,范围较小。孟聪在论文《探索中的上海儿童戏剧教育》中谈到“创作性戏剧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儿童戏剧教育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例证”,突显了创造性是儿童戏剧教育的着重点。徐俊在《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一文中指出:“教育戏剧就是以教育而非演出为主要目的的戏剧,是作为教育手段的戏剧。”但他的研究更多着眼于中小学的教育戏剧。方芳在论文《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基于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中探讨了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和内涵,强调了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双主体性”、“过程性”和“对话性”[5],贴近幼儿园的一线教育工作,较好地梳理了现今幼儿园戏剧教育存在的贫乏、割裂、变形的问题。面对国内儿童戏剧教育起步晚、推进慢、问题多、作品少的种种遗憾,张金梅在论文《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中提出了她本人理想中的儿童戏剧教育模式——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借此让儿童戏剧教育走进幼儿园,“为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合其个性特点的综合的教育,每个儿童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即成为了戏剧艺术家,同时也成为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今国内的儿童戏剧教育受到来自美国的“创造性戏剧”流派影响最多。黄凯在《童话剧的由来和发展情报综述》中谈到“创造性表现出(1)即兴性,即在戏剧的整个表演过程中不存在预设的脚本;(2)非演出性,即戏剧表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参与者的发展,没有观众与导演;(3)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想象、扮演与反思;(4)活动来源是人类经验、参与者的经验及引导者的经验等皆可。”这些特点过于抽象,并不适合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来开展戏剧活动。其次,对活动中的引导者,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一所以新教师为主的幼儿园来说,并不适合。

围绕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结合本土幼儿园的特质,我们引发了对本园幼儿戏剧教育的思考:儿童戏剧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戏剧教育之于我们幼儿园的教师队伍还有许多认知上的空白,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崭新的幼儿园实施起来难度较高。因此,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从童话之于幼儿的深远影响出发,依托幼儿熟悉和喜爱的童话故事展开童话故事表演来作为幼儿戏剧教育活动,即以童话故事表演为主要形式,选择适合各年龄段的童话故事为表演素材、改编后的童话故事剧本为蓝本,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表情、语言、动作等)、道具、场景等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作品中角色间的互动。

﹒幼儿健康情感

柴玲玲在《幼儿情感教育探究》一文中谈到“幼儿阶段是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而在人格发展中,品德发展是核心,而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情感培养”。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孩子未来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IQ),80%取决于情商(EQ),情感智力被视为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其高低取决于后天因素。梁可婉在《浅谈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一文中强调了幼儿健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她说: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都不是来自天赋,无一不是通过后天社会化的进程和经过教育、训练逐渐形成的。吴洁在《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一文中借鉴了美国教育家伍德、布鲁纳等人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提出情感培养的“支架式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支架策略促进幼儿的自信、大胆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认为:“人格教育应在六岁以前之培养。”可见幼儿时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从《课程指南》的目标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将情感态度放到了幼儿发展目标的前位。

综上分析,幼儿健康情感培养之于幼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健康情感的塑造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奥秘是爱,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础。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有了爱的情感需要,才能学会去关爱、去热爱。鲁放在《谈幼儿健康情感培养》一文中写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情感的描述:“要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他将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分为情感认识、情感体验和情感实践三个过程,关注幼儿道德观、社会化的培养。余玉惠在《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初探中》写到:心理健康的人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生活态度积极。从她的描述中,我感到健康的心理和情绪就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情感。

因此,本课题的着眼于本园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健康情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幼儿健康情感是指幼儿对同伴和周围人的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回应,表现出信赖友好,关爱,独立自信,文明乐群等特征。

 

二、童话故事表演基于情感的研究

童话故事来源于生活,并被赋予各种情感,是一个由色彩和情感构成的生动的、缤纷的世界。以童话故事表演为手段,引导幼儿体验情感、表达情感,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国内外的文献中多涉及戏剧表演基于情感的意义,如:

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于英国的“剧场教育”强调,所有内、外在的经验都透过语言和集体行为来表现。周颖在《浅谈“教育剧场”的意义及应用》中谈到“戏剧是一个相当客观的艺术体,它运用一种参与式的过程,其中包括演出者、艺术工作者以及观众的参与,传递一种沟通与互动的讯息。”在这样一段传递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皇帝的新装》让我们知道虚伪是多么可怕,《梁祝》使我们知晓爱情的忠贞等等,所有的戏剧可以说都包含了‘教育意义’。”在剧场教育中通常需要对剧本进行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儿童参与的需要。剧场教育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在戏剧角色扮演过程中思考问题、体验各种情感。这种表演教育的手段对孩子体验情感,情感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闻名于世的“治疗戏剧”有力地证明了表演对儿童心理的疏导,积极情感的传递。“莫里诺博士发现,对那些儿童演员来说,他的情感迷醉状态是在第一次扮演的时候发生的,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这种迷醉状态会越来越微弱,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和了,胆小紧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了。”在这种反复体验的表演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

与西方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儿童戏剧研究落后很多,但我们的学者已经意识到童话故事对于孩子情感促进的积极意义。李翠兰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谈到了幼儿文学(包含童话故事)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意义:幼儿为喜欢的角色喝彩,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儿童作品较好地推动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创造性戏剧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1)认知,创造性戏剧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戏剧的创作与表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另外,创造性戏剧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体验到了学习的愉悦感。(2)社会性,创造性戏剧这种集体活动增进了儿童的良好人际关系,发展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3)情感,戏剧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情感宣泄途径,儿童不仅可以在表演中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抒发情绪,而且可以掌握情感表达技巧。(4)生理,在表演过程中,儿童身体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可以具体表现抽象动作,而且经常运用身体来接触与了解外部世界,获得经验与知识(王静珠,2000;林惠娟,2005)。两位作者不约而同肯定了戏剧表演对促进幼儿情感抒发的积极作用。

 

总结部分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这其中也包含了幼儿情感的启蒙,其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故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朔造完整人格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的课程建设与研发要贴近幼儿情感发展缺失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情感培养理论,通过一定的童话故事表演手段、形式,来促进幼儿健康、积极情感的发展。结合研究,梳理3-6岁幼儿健康情感发展目标与内容,探索可供操作借鉴的活动课程教材和实例,在园本特色形成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文献参考

[1]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张金梅.给儿童教育带来什么——透视西方儿童戏剧教育[M].湖南: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2004.

[3]邓琪瑛.儿童戏剧表演艺术教育新范型的探索——以台湾“校园儿童影戏”与浙江“婺剧进课程”为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2011(8).

[4]李晓辉、张大均.戏剧治疗的回顾与展望[A].辽宁:医学与哲学杂志社

[5]方芳.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基于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徐俊.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孟聪.上海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鲁放.谈幼儿健康情感培养[M].辽宁:辽宁师专学报,2013.

吴洁.搭建学习支架 促进幼儿情感发展[A].江苏:科学大众出版社,2013(12).

洪嘉璐.儿童参与创造性戏剧活动引导角色之研究——以九歌儿童剧团为例[D].中国文化大学儿童福利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1.

林惠娟.析论幼儿创作性戏剧对幼儿创造力表现之影响[M]//亚洲四地华人的创意:教育理论与实践.香港:泛太平洋出版有限公司,2005.

王静珠.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与幼儿游戏(下)[J].教育导刊,2000(4) .

 

 


  本文关键词:探索中的上海儿童戏剧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7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7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