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7 06:06

  本文关键词:果戈理的个性化戏剧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13年

果戈理的个性化戏剧模式研究

张曦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果戈理的个性化戏剧创作模式。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绪论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对果戈理戏剧进行研究这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论文的第一章从果戈理戏剧的人物形象入手,从果戈理戏剧艺术世界中的人物情节元素和非舞台人物概念这两方面深入展开论述。 第二章介绍果戈理戏剧的典型特征——哑场,并且以果戈理的一部未完成作品《弗拉基米尔三级勋章》为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果戈理独特的戏剧创作思维。《弗拉基米尔三级勋章》是一部充满讽刺意义的作品,果戈理对勋章极度追捧这种现象用普希金的说法来表达是最好不过的了:“供职的人没有勋章,会让他们感到不好意思,但是让他们佩戴它们,他们会觉得惭愧”。 第三章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果戈理戏剧创作的世界性意义。第一方面讲述了古乌克兰戏剧对果戈理戏剧创作的影响。果戈理不仅仅对古乌克兰戏剧进行改革创新,而且将其推向全世界。第二方面从舞台空间组织原则这个角度,将果戈理的戏剧作品与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作品进行了对比,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且概括出二者的共同特征:它们都完成了戏剧的最高任务——追求真实并且展示生活的典型和标准。第三方面,将莫里哀的《浦尔叟雅克先生》和果戈理的《婚事》相对比。两部作品的共同特点显而易见,都是以一场婚姻为论述中心。但是莫里哀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冲突来达到创作目的,而果戈理摈弃了这一点,转向着重挖掘了人物自身的心理冲突。波德科列辛虽然打败了竞争对手,但是他内心的恐惧越来越强烈,最后他在婚礼的前一天卑鄙地从窗户逃掉了。 论文的结语简要归纳果戈理的个性化戏剧创作模式,说明果戈理戏剧创作的独特性。果戈理因其不可多得的戏剧创作天赋,在世界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12.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5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6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9 颜井春;;罪与救赎——由《卡拉马佐夫兄弟》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经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张欣欣;;辛酸的浪漫——由细节描写看《死魂灵》中的讽刺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敏捷;;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民众评价活动的“自在”障碍[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晶;;《大雷雨》和《复活》中的叶卡捷琳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7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8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布宁小说中的普世性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牙运豪;试论许地山小说的话语形态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代鹏;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克巽;;果戈理的“写真实”观[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2 程正民;果戈里:气质、生命力和创作[J];俄罗斯文艺;1989年06期

3 加弗列尔·夏比罗 ,王果爱 ,龚举善;象征及其在果戈理作品中的审美映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4 本刊编辑部;;纪念果戈理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5 吴作望;;谁偷走了果戈理的头颅[J];意林;2009年09期

6 蓝英年;;访问果戈理故居[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05期

7 舒毅;;果戈理烧手稿[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8 列夫·托尔斯泰 ,宋大图;论果戈理[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1期

9 杨宝玉;果戈理讽刺艺术—“含泪的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高德强;波普里希钦是“小人物”吗?——果戈理《狂人日记》新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遥远回声——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与孔孟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胡书义;;苦笑·讥笑·冷笑——果戈理、谢德林和托尔斯泰讽刺艺术的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查晓燕;;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周游”模式刍议[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晓光;;文化多元化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查晓燕;;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漫游”模式[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冰;;从一首四行诗的阐释说起——为什幺说对俄罗斯只能信仰?[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杨剑龙;;以戏剧性的情节揭示反腐败的重要性——评《猫与鼠 也缠绵》[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10 陆正伟;;巴金最后的签名本[A];细读《随想录》[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王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迟润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余一中;[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汪介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N];光明日报;2001年

6 钱中文;[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张建华;[N];学习时报;2007年

8 鹿希;[N];文艺报;2006年

9 蓝英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厦门大学教授 泉州木偶剧团文学顾问 陈世雄;[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朱玉宁;彼得·谢弗总体戏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6 刘振华;中国古代早期戏剧巫傩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钧;论中国译介之魂[D];山东大学;2008年

8 易杰;萨拉凯恩:从存在的悲剧到后现代戏剧[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曦;果戈理的个性化戏剧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南冰;果戈理小说中的怪诞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高付真;中国现代批评家眼中的果戈理(1919-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明艳;鲁迅与果戈理[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5 于明清;果戈理作品中的神秘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孝菊;地狱 炼狱 天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琴;荒诞世界的现实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顾冬梅;果戈理作品中的异化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强;现实主义的觉醒与深化[D];湘潭大学;2002年

10 连丽丽;果戈理的象征世界[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果戈理的个性化戏剧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8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