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外江戏”的进入与岭南戏曲生态的变貌
本文关键词:近代“外江戏”的进入与岭南戏曲生态的变貌
更多相关文章: 外江戏 本地班 粤剧 潮剧 广东汉剧 岭南戏曲生态
【摘要】:清中叶以来,各省外江班集中进入岭南地区,对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大剧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江班在广州、潮汕、梅州等地与本地班竞争、融汇的进程,展现出外来戏班与本地戏班、外来人群与本地族群、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形貌。外江班与本地班之间升沉消长的动态关系及外江戏的"在地性"转化进程,对研究粤剧和广东汉剧的生成机理,还原清代中叶以来岭南戏曲文化生态,揭示地方剧种与地域族群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外江戏 本地班 粤剧 潮剧 广东汉剧 岭南戏曲生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加坡藏‘外江戏’剧本的搜集与研究”(项目编号:14AZW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外江班、外江戏的“外江”,是相对内江、内河、内湖而言的地理方位名词,当其与人群组合,“外江人”这个词就比较特殊,它有更狭小的地理方位的含义,多指相对广东、广西以外地区的人。就戏曲而言,“外江班”多指从外省来本地演出的戏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广州一埠通商,外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虹;;粤剧红楼戏之研究综述[J];曹雪芹研究;2012年02期
2 康保成;陈志勇;;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J];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3 王馗;;外江梨园与岭南戏曲——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记研究[J];戏曲研究;2007年02期
4 丘煌;“广东汉乐”不是源于潮州汉剧中的器乐曲牌而是源于“中州古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冼玉清;;清代六省戏班在广东[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保成;;“外江班”与“外江戏”[J];文化遗产;2016年03期
2 陈志勇;;近代“外江戏”的进入与岭南戏曲生态的变貌[J];文化遗产;2016年03期
3 黄东阳;吴卫洁;;广东汉剧的文化解读[J];上海戏剧;2015年03期
4 罗璇;周凯模;;客家“祠祭”仪式及音乐考察——以广东省大埔县祭祖活动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黄纯;;清代广州商人群体的演剧活动及其特征探析[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周东颖;;明清两代广东地区戏曲演剧活动的生发与演进[J];艺术百家;2014年S1期
7 王潞伟;;戏曲文物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J];艺术学界;2014年01期
8 王潞伟;;戏曲文物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评[J];民族艺术;2014年03期
9 朱丽霞;;江南与岭南:吴兴祚幕府与清初昆曲[J];文学评论;2014年02期
10 李英;;广东汉乐与广东汉剧的相互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建新;族群认同、文化自觉与客家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丘煌;“广东汉乐”不是源于潮州汉剧中的器乐曲牌而是源于“中州古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陈冠卿;彭坚;佚名;陈锦荣;;红楼粤曲10首[J];南国红豆;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伟;;清中叶岭南外江班繁荣原因探究[J];四川戏剧;2013年08期
2 冼玉清;;清代六省戏班在广东[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3年03期
3 王馗;;外江梨园与岭南戏曲——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记研究[J];戏曲研究;2007年02期
4 黄伟;;清代梨园行会制度考论——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为例[J];中华戏曲;2007年02期
5 甘子超;;清代商业化进程中的广东戏剧[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丁丹;广东戏剧拾零[J];广东艺术;2002年06期
7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勇;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0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0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