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继承的包容与协作——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文化继承的包容与协作——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经历了时间与空间的洗礼。祁太秧歌的发展在文化包容、人文理解、协作创新等环境变化下,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风格的文化品牌。本论文以祁太秧歌的传承为线索,祁太秧歌的历史发展为研究依据,结合当代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数字化、媒体化的先进模式,探讨祁太秧歌的传承、保护、发展的新理念,从而达到呼吁人们保护,传承,发展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祁太秧歌 发展 传承
【基金】:山西省社科联2015至2016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SSKLZDKT2015070《“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祁太秧歌”数字化创新构想》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祁太秧歌是山西省祁县、太谷、榆次等地的一种地方小戏。它曲调朴实、内容鲜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在2006年祁太秧歌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之一。祁太秧歌作为颇具山西地方特色的小戏,其传承与发展经历了时间与空间的考验。本论文从祁太秧歌的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海燕;;祁太秧歌艺术特色研究[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2 李春沐;;祁太秧歌走访浅记[J];黄河之声;2000年05期
3 雷焕贵,段云青;祁太秧歌中映射出的伦理观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12期
4 钱永平;钱永琴;;祁太秧歌中女性生活史的民俗学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刘红庆;;去了,最后一个祁太秧歌大师[J];音乐生活;2009年03期
6 袁波;;“场域——惯习”视角下的祁太秧歌[J];艺术探索;2009年06期
7 任莉;;祁太秧歌在平遥县的现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8 张雪梅;;祁太秧歌与晋商文化的关系研究[J];音乐创作;2012年10期
9 杨美嫒;;祁太秧歌的地域文化探究[J];黄河之声;2013年09期
10 杨丽琴;;祁太秧歌研究述评[J];北方音乐;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晓莉;;从祁太秧歌看晋中社会女性观[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润生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祁太秧歌六十年前的殊荣[N];晋中日报;2010年
2 柳寅春 柳崇正;耄耋“松树树”传授祁太秧歌[N];山西日报;2010年
3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张晓笛;“祁太秧歌”祈望太平 芮城“线腔”命悬一线[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晓芳 本报通讯员 张晓笛;两个剧种两种命运[N];山西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海燕;关于祁太秧歌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琦;祁太秧歌唱腔发展的多视角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王璐鹿;以动画为传播媒介的祁太秧歌艺术形式[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0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