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滩簧声腔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8:19
本文关键词:婺剧滩簧声腔音乐研究
【摘要】:婺剧滩簧是婺剧六大声腔之一,也是滩簧腔系中的分支,是滩簧与金衢地域文化结合而产生的地方性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地域文化传统。本文运用音乐形态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首次对婺剧滩簧进行专题性、系统性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另绪论和结语各一,分别从历史、形态、语言等方面,对传统婺剧滩簧声腔音乐的三个部分(历史渊源、音乐形态、语言运用)进行初步整理和探研。 第一、二部分,对滩簧的概念予以析辨和厘定,对滩簧书写问题所存在的各路歧见进行必要的梳理。从滩簧和婺剧滩簧的历史发展轨迹追溯,探寻滩簧音乐流传轨迹及婺剧滩簧音乐的发生发展。具体分析了滩簧名称、滩簧分类、滩簧源起与发展轨迹、婺剧滩簧的历史文化背景等。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婺剧滩簧声腔音乐在腔句落音、乐句腔式、典型腔韵、唱腔句幅、旋律音列、板腔字位和腔套规律等方面所具有的规式性与可变性因素及其音乐特征。认为平板为主要腔调,紧板等为辅助腔调。主辅多种腔调具有对比与互补的双重音乐关系,并就腔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不同腔调的音乐结构与文体结构进行归纳整理。 第四部分,将兰溪方言与金华方言、兰溪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异同,并举例说明婺剧滩簧唱词中语言的具体应用。 第五部分,具体分析了婺剧滩簧中的两个经典剧目:《断桥》和《僧尼会》对剧目剧情、音乐结构进行分析,从经典代表性动作总结它们的艺术特征。从两个经典剧目了解婺剧滩簧音乐的特征。
【关键词】:滩簧 婺剧滩簧 历史 音乐结构 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7.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绪论9-15
- (一) 缘起与对象9-10
- (二) 目的与意义10
- (三) 研究概况10-13
- 1. 史学论著11-12
- 2. 音乐结构12
- 3. 语言运用12-13
- (四) 思路与方法13-14
- 1. 文献考据法13-14
- 2. 田野调查法14
- 3. 音乐形态分析法14
- (五) 创新与不足14-15
- 一、滩簧概念辨析15-24
- (一) 滩簧写法15-17
- 1. 字义解析15-16
- 2. 文字记载16-17
- 3. 研究成果17
- (二) 名称考辨17-19
- 1. 南词18
- 2. 花鼓戏18
- 3. 串客18-19
- (三) 滩簧的分类19-23
- 1. 坐唱滩簧与戏曲滩簧19-21
- 2. 前滩与后滩21-23
- 小结23-24
- 二、婺剧滩簧发展历程24-31
- (一) 历史文化背景24-26
- 1. 地理环境24-25
- 2. 人文历史25
- 3. 地域民俗25-26
- (二) 滩簧溯源与婺剧滩簧源起及嬗变26-30
- 1. 滩簧溯源26-28
- 2. 婺剧滩簧源起说28
- 3. 婺剧滩簧嬗变28-30
- 小结30-31
- 三、婺剧滩簧声腔特征31-43
- (一) 婺剧滩簧腔调31-32
- 1. 主干腔调——平板31
- 2. 辅助腔调31-32
- 3. 辅助腔句32
- (二) 曲体结构32-40
- 1. 腔套规律32-34
- 2. 旋律特征34-36
- 3. 过门分类与比较36-40
- (三) 文体结构40-42
- 1. 腔词腔句40-42
- 小结42-43
- 四、语言运用43-48
- (一) 方言语音特征43-46
- 1. 声韵母43-44
- 2. 金华话与普通话比较44-45
- 3. 金华话与兰溪话比较45-46
- (二) 具体运用46-47
- 小结47-48
- 五、经典剧目分析48-58
- (一) 《僧尼会》48-51
- 1. 剧情简介48
- 2. 剧情分析48-50
- 3. 结构分析50-51
- 4. 艺术特征51
- (二) 《断桥》51-57
- 1. 剧情简介51-52
- 2. 剧情分析52-53
- 3. 结构分析53-55
- 4. 艺术特征55-57
- 小结57-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7
- 致谢67-6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应昆;戏曲音乐若干基本概念界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赵干;;论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2年02期
3 冯光钰;戏曲声腔的传播[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姚艺君;论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朱恒夫;;论昆剧与苏剧的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6 安禄兴;论我国戏曲音乐两大体制[J];音乐研究;1985年02期
7 周凯模;民族音乐学的多重性思维方法[J];音乐研究;2002年02期
8 杨红;;田野中的音乐民族志构建[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9 赵则玲;浙江兰溪方言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郭克俭;;以剧种视角解析婺剧概念的有效性[J];戏曲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754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5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