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的历史生成与美学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6:02
本文关键词:《沙家浜》的历史生成与美学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沙家浜》 历史生成 艺术革新 审美心理 人的依附性
【摘要】: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种特殊的产物,它体现政治共性,存在特殊的审美接受方式。本论文以《沙家浜》为代表,分析其历史生成及其美学特征,探讨其审美蜕变的过程,以期揭示出样板戏的审美心理及其因由。 论文首先对《沙家浜》的生成过程进行分析,此部分是对《沙家浜》相关史料的梳理,主要阐述它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并以此探析《沙家浜》出现的社会历史和政治原因。其次,对《沙家浜》在历史演化过程的审美蜕变进行分析,阐释《沙家浜》在特殊的政治语境下内容改编的失误和叙事结构的失衡。第三,对《沙家浜》的戏曲艺术革新进行分析,挖掘出其在音乐表现手法和唱腔两个方面所进行的改编及创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对《沙家浜》的美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其引起的审美狂化背后的深层原因。 论文认为,《沙家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政治文化政策下的产物。在初期文化政策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它被创作成一部具有戏剧魅力的、歌颂“地下工作”的作品。而随着政治形势和文艺政策的变化,《沙家浜》的改编呈现出极端化的态势,其内容的改编和结构的重构发生了严重的失误。而这些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狭隘的“伦理主义”,这种观念扭曲了革命斗争的真实性,并破坏了该剧原有的审美的规律,,从而使作品走向概念化、公式化、类型化的极端。在戏曲艺术的革新方面,《沙家浜》借鉴了西方歌剧音乐表现形式,在贯穿故事的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烘托气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造出传统戏剧所没有的立体舞台效果,从而给传统戏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同时该剧的唱腔通过新的表现手法、新的唱词内容以及新的音乐旋律等手段对传统京剧进行创新,使剧中的词、曲体现独特的艺术之美。《沙家浜》在那特殊年代能受到极大追捧并引起大众狂欢的深层原因则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人的依附性,这使人们形成一种宗教式的“领袖崇拜”思维惯性,于是当一种极端化的思潮产生与盛行,人们便只要一经鼓动就不自觉地融入这种宗教式的迷狂状态中。
【关键词】:《沙家浜》 历史生成 艺术革新 审美心理 人的依附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821;J80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2
- 第三节 研究目标、方法及论文框架12-15
- 一、 研究目标12-13
- 二、 研究方法13
- 三、 论文框架13-15
- 第二章 《沙家浜》的历史生成15-21
- 第一节 沪剧《芦荡火种》的形成15-17
- 第二节 京剧《芦荡火种》的改编17-18
- 第三节 革命样板戏定位的出现18-20
- 第四节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沙家浜》的审美缺失21-29
- 第一节 《沙家浜》内容改编的失度21-25
- 第二节 《沙家浜》叙事结构的失衡25-28
- 第三节 本章小结28-29
- 第四章 《沙家浜》的戏曲艺术革新29-45
- 第一节 《沙家浜》音乐表现手法的创新29-39
- 第二节 《沙家浜》唱腔的改编39-44
- 第三节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沙家浜》的审美效应研究45-53
- 第一节 《沙家浜》的审美接受基础45-48
- 第二节 《沙家浜》审美接受的精神“狂欢”特征48-49
- 第三节 《沙家浜》审美接受的人格依附色彩49-5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52-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66
- 附件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伯颜;;彭真与《沙家浜》[J];北京党史;2008年04期
2 王州;;京剧“样板戏”的音乐及其评价[J];福建艺术;2010年06期
3 张文;;浅谈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戴嘉枋;论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刘起林;"样板戏现象":政治文化诉求蚕食审美的病态生命体[J];理论与创作;2004年06期
6 仪平策;样板戏审美效应与传统戏曲改革[J];理论学刊;1998年01期
7 汪人元;泛剧种化的超越——京剧“样板戏”音乐评析[J];戏曲艺术;1996年02期
8 孙晓洁;;京剧“样板戏”配乐写作技法探析[J];戏曲艺术;2009年02期
9 汪人元;音乐的戏剧──京剧“样板戏”音乐评析之二[J];艺术百家;1994年02期
10 刘艳;“样板戏”观众与乌托邦文化[J];艺术百家;199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立新;红色理性与革命战争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邵宇彤;“样板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敏;文革主流小说的话语形态及其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9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4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