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歌剧《伤逝》男主角涓生的演唱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8 16:38

  本文关键词:歌剧《伤逝》男主角涓生的演唱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伤逝 涓生 演唱分析 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 角色理解


【摘要】:鲁迅的爱情小说《伤逝》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讲述了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新青年涓生和子君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与欢悲。歌剧《伤逝》由王泉、韩伟改编脚本和施光南先生作曲,保持小说原有主题不变,把小说《伤逝》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舞台和境界。创作同年,歌剧《伤逝》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了首演,在音乐界产生了轰动的影响。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程志、关牧村、刘跃的出色演唱与作品本身的价值相互映衬,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许多唱段被视为练习和传唱的经典。30多年来历经岁月洗礼,《伤逝》一直保持着经典的艺术魅力,涓生和子君的艺术形象被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学者广泛分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也多次排演了《伤逝》,为民族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通过作者担任歌剧《伤逝》中男主角涓生演唱的亲身感受,分析涓生演唱方法技巧,探讨并理解涓生人物形象,以期更深刻理解《伤逝》的重要意义,同时将理解和感悟反馈于演唱中,从而更好的提升演唱技艺并塑造更成功的人物形象。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演唱分析的方法,把人物形象分为“三象”:视听具象、个体心象、形而上象,从人物具体的“声”到个体的“心”再到抽象的社会评论观,对涓生的主要唱段进行了分解与探讨,并从舞台视角、情感视角和历史视角讨论了角色理解与演唱效果的关系,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发掘其艺术价值,以实现歌唱艺术的深入理解与认识,本文为更好的演绎歌剧主人公形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伤逝 涓生 演唱分析 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 角色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7.2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目录5-6
  • 绪论6-8
  • 第一章 歌剧《伤逝》的内容与结构8-11
  • 第一节 作品演出简介8
  • 第二节 结构布局分析8-10
  • 第三节 涓生唱段梳理10-11
  • 第二章 涓生形象刻画与演唱分析11-22
  • 第一节 视听具象—涓生的“语”与“音”11-14
  • 一、涓生的“语”11-13
  • 二、涓生的“音”13-14
  • 第二节 个体心象—涓生的“情”与“结”14-19
  • 一、涓生的“情”14-16
  • 二、涓生的“结”16-19
  • 第三节 伦理上象—涓生的“恶”与“美”19-22
  • 一、涓生的“恶”19-20
  • 二、涓生的“美”20-22
  • 第三章 涓生人物形象探解与演唱效果关系22-25
  • 第一节 角色理解与演唱效果关系探析22-24
  • 一、传神与互动—舞台视角22-23
  • 二、褒扬或批判—情感视角23
  • 三、继承与创新—历史视角23-24
  • 第二节 涓生艺术形象的意义与启示24-25
  • 结论25-27
  • 参考文献27-28
  • 后记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延斌;;浅谈歌剧唱段《金色的秋光》中人物的艺术表现[J];大舞台;2011年09期

2 宋瑾;;论20世纪中国的音乐美学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永兵;;“我是谁”的现代之思——重读《伤逝》[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2期

4 张伯瑜;;中西音乐关系讨论中概念与内涵的错位[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5 张前;;再论音乐欣赏方式与心理发展阶段[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6 宋瑾;;后现代思想与音乐人类学(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2期

7 鄢志莉;;浅谈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2年16期

8 陈子丰;;未被启蒙的启蒙者———《伤逝》人物涓生分析[J];名作欣赏;2013年15期

9 刘胜;;声乐教学心得——听赵登营教授声乐讲学有感[J];内蒙古艺术;2011年02期

10 宋瑾;;音乐的意义[J];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995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95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