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双音乐钟转型之路:从战国中期到西汉早期

发布时间:2017-10-15 10:33

  本文关键词:双音乐钟转型之路:从战国中期到西汉早期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音乐 编钟转型 双音乐钟


【摘要】:对于先秦编钟从商代到战国时期的发展轨迹目前已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早期仍有大量编钟存在,学界关注却还不多,而这却是揭示双音编钟发展与衰落的重要时段。文章定睛于双音乐钟的转型问题,着重关注战国中晚期和汉代的出土乐钟,旨在厘清双音编钟消亡的轨迹。编钟在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有一次明显的转型,音梁和调音方式发生重要变化,西汉早期有过短暂的重兴,西汉中期后双音钟逐渐退出舞台。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汉代音乐 编钟转型 双音乐钟
【基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金石礼乐在汉代的转型与没落”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5YJC760135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钟磬乐被视为先秦音乐的主流音乐形态,其主要乐器编钟和编磬,在先秦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其铸造、音响、乐律、纹饰都充满了寓意。更重要的是,它是先秦礼乐等级制度内容的核心之一,即“金石乐悬”。这一制度决定了钟磬在先秦的功能是多重的,项阳先生将金石乐器的功能归纳出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绪昌;;二十八簧合成双音苗加键笙简介[J];乐器科技;1979年01期

2 董洪笙;;二十四管三十簧双音管笙[J];乐器科技;1980年05期

3 朱安义;文言文同形异义的双音词语[J];语文学刊;2004年06期

4 巨草;毛毛的学琴记忆[J];小演奏家;2002年04期

5 陈荃有;悬钟的发生及双音钟的厘定[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骆田茵;浅论古今双音同形词[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董为光;;汉语词汇双音代换管窥[J];语言研究;1992年02期

8 郝晓辑;;析古今双音同形词语的基本特点——以《左传·隐公(元年至十一年)》为例[J];语文学刊;2014年03期

9 陈延河;广东惠东的“双音话”与“三音话”[J];方言;2000年03期

10 于璐;;“盛集”双音结构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爱武;;象声词的变异与发展——以《诗经》《元曲》为例[A];诗经研究丛刊(第八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博文;《中华和钟》微缩双音编钟研制成功[N];中国社会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杜晓莉;《摩诃僧yG律》双音复合结构语义复合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三组近义双音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贾珊珊;汉语双音合成词构词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林柏凤;留学生使用同素近义单双音动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4 缪晓阳;古典汉籍古今双音同形语的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思宇;上古同素逆序双音组合形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智;《孟子》的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_5灄霞;《玉堂晵话》双音合成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呼建仁;同素同义单双音名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麻欣;《后汉书》双音动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农海慧;汉赋新见双音形容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6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36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