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浪漫的交融—《勃拉姆斯中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与演奏诠释
本文选题:古典 切入点:浪漫 出处:《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勃拉姆斯是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始终坚持古典主义形式创作音乐,坚持无标题音乐。勃拉姆斯在这首作品中把古典主义完美的形式与浪漫主义丰富的情感浓缩在了一起,在形式与内容上完成了高度的统一。晚年的勃拉姆斯对中提琴十分宠爱,特意把为单簧管创作的奏鸣曲改编为中提琴版本。这在他的作品中极为罕见,非常值得人们学习与研究。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存在价值。第二部分大致地介绍了勃拉姆斯的生平和当时德国的社会环境。引出了这部作品的价值。第三部分从创作风格的交融与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引出了这部作品的价值。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作品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第五部分以节奏型和旋律线条为切入点展示演奏形态,最后介绍中提琴与钢琴的关系。第六部分为结语。
[Abstract]:Brahms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cond half of nineteenth Century, the German music culture, always adhere to the classical form of music creation, adhere to the title music. Brahms in this first work to perfect the classical style and romantic emotion concentrated together, to complete a high degree of unity i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old age. Brahms is loved for Viola, specially for Clarinet Sonata for Viola adapted version. This in his works is very rare, very worthy of study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value. The second pa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life of Brahms and the German social environment. The value of this works. The third part of the body from the blend and creation style in The value of this work is presented. The fourth part elaborates on th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works. The fifth part shows the performance form based on rhythm and melody lines, an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ola and piano. The six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勃拉姆斯[J];音乐天地;2005年08期
2 维·阿·马伦采娃,吴庆桥;勃拉姆斯刍议[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李晶;;勃拉姆斯《四首严肃歌曲》的精神探寻[J];歌海;2009年03期
4 任佳;;对勃拉姆斯音乐中“个性化”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虫虫;感受勃拉姆斯[J];小演奏家;2005年05期
6 ;勃拉姆斯—在音乐中忘孤单[J];北方音乐;2005年07期
7 许淇;;勃拉姆斯(1833-1897)[J];少年文艺(阅读前线);2010年09期
8 周炜娟;焦点人物:勃拉姆斯[J];钢琴艺术;2004年04期
9 叶俊松,张晓蕾;勃拉姆斯及19世纪后期德国钢琴艺术[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龙德云;灵魂的静谧与活力的沸腾——论勃拉姆斯第四交响乐(中篇)[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百生;重读勃拉姆斯[N];音乐周报;2002年
2 刘雪枫;勃拉姆斯的萧瑟柔情[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陈立;“食古不化”的勃拉姆斯音乐[N];音乐周报;2003年
4 许渌洋;国交的勃拉姆斯回忆[N];音乐周报;2010年
5 卜大炜;人能弘道,非道弘人[N];音乐周报;2012年
6 唐若甫;天花乱坠的勃拉姆斯[N];音乐周报;2014年
7 周杨;水蓝 奥皮兹演绎勃拉姆斯[N];音乐周报;2002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赵丽宏;音乐和诗谁也无法消灭[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周皓;列宾望勃拉姆斯而兴叹[N];音乐周报;2014年
10 查尚;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N];经济参考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婕;试论勃拉姆斯《A大调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点[D];山西大学;2015年
2 孙优;浅谈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38[D];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
3 窦天悦;勃拉姆斯室内乐中的钢琴部分[D];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
4 路鹏飞;古典与浪漫的交融—《勃拉姆斯中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与演奏诠释[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丛玉婷;勃拉姆斯钢琴作品音乐特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牟林芳;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美感特质及艺术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雪丰;勃拉姆斯几首钢琴作品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鑫;勃拉姆斯的“发展变异”原则[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9 陈晖;勃拉姆斯《玛格洛纳浪漫曲集》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田t熁,
本文编号:1572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57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