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德彪西《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6 12:45

  本文选题:德彪西 + 印象派 ; 参考:《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印象派"的鼻祖。一生中创作有管弦乐,钢琴曲,室内乐等无数,其创作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相差甚远,已然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旋律性和逻辑性。本文以德彪西的《第一单簧管狂想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作曲技法、音乐表现以及在实际演奏当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发掘从单簧管演奏层面所需要的演奏手段。力求在对作品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来解释作品。本文分为引言、第一至三章、结语。引言部分从单簧管发展简明的说明单簧管的历史和作曲背景。第一章,介绍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生平及音乐风格。第二章,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第三章,作为一名学习单簧管多年的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演出经验总结自己的演奏心得,即如何在演奏方面更好的去诠释、表现作品。
[Abstract]:The composer Ashe-Claude Debussy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composers in Franc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and the ancestor of Impressionism. There are countless orchestral music, piano music, chamber music and so on in his life. His writing style is far from classical music, and he can't see the rigorous structure, melody and logic of classical music. Taking Debussy's Rhapsody of the first clarine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poser's creative background, composition techniques,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several aspect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ctual performance.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from the clarinet level required to play the means. Try to explain the work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 the first to three chapters,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history and composition background of clarine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larinet.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life and music style of composer Ashe-Claude Debussy.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us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works. The third chapter, as a student who has studied clarinet for many years, summarizes his own performance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his previous performance experience, that is, how to better interpret and express his works in performing.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进清;;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美学“印象”[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8期

2 何鑫;;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开拓和创新精神[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3 冒小瑛;;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意象世界[J];黄河之声;2013年17期

4 ;关于德彪西的讨论(续)[J];人民音乐;1963年11期

5 ;关于德彪西的讨论(续)[J];人民音乐;1963年12期

6 谭冰若 ,常受宗;这是什么样的历史主义?——驳吉木同志《评价德彪西不应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J];人民音乐;1964年02期

7 道纳德·布鲁克;顾连理;;德彪西[J];音乐艺术;1980年02期

8 林瑞芝;德彪西: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东方[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9 爱德华·唐斯 ,钱仁康;德彪西与《牧神之午后》[J];人民音乐;1987年04期

10 张广瑛;;德彪西[J];历史教学;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丰田佳代子;;日本传统艺术对法国印象派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德彪西为例[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跃;德彪西印象[N];音乐周报;2005年

2 周皓;“完全德彪西”[N];音乐周报;2012年

3 周皓;时尚达人与时尚化的德彪西演绎[N];音乐周报;2012年

4 ;意识流响的德彪西[N];音乐周报;2012年

5 萧冷;德彪西与印象主义[N];音乐周报;2002年

6 高远;海与风的对话[N];音乐周报;2005年

7 刘玮;法国四重奏弦上演绎“德彪西”[N];音乐周报;2007年

8 《纽约时报》首席古典音乐评论家 安东尼·托马西尼;依然在“行骗”的“印象派”[N];东方早报;2012年

9 徐健;印象德彪西[N];江淮时报;2006年

10 周皓;德彪西的初体验[N];音乐周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晨;德彪西早期钢琴音乐中的多元倾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希;不一样的《月光》[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颜梦晴;德彪西钢琴曲《欢乐岛》的演奏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杨骏逸;试论德彪西艺术歌曲《波德莱尔诗五首》的艺术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曦;浅论德彪西《版画集》的创作根源与演奏体会[D];山西大学;2015年

6 崔馨文;德彪西《贝尔加马斯克组曲》浅析[D];山西大学;2015年

7 李珍妮;德彪西《长笛、中提琴与竖琴奏鸣曲》及其竖琴演奏问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8 何蓓蓓;音阶、意象与隐喻:德彪西创作的开拓特征[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9 贺达;从《牧神午后》《大海》《夜曲》看德彪西的管弦乐队写法特点[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10 李艺;德彪西晚期室内乐创作之结构思维特征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852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852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