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浅论:呐子吹腔艺术的规范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24 07:57
【摘要】:正在戏曲艺术大繁荣的背景下,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用呐子这种民间器乐模仿戏曲声腔的演出形式应运而生。呐子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安徽的民间鼓吹乐班中,演奏者运用气、唇、舌、手的配合,来模仿老生、花脸、小生、花旦、青衣等不同戏曲角色的唱腔,深受当地人的喜爱。百年来由于无人整理规范、无文字资料、仅靠"口传心授"式的传授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呐子吹腔这种民间艺术处于消亡的边缘。笔者通过民间采风进行深入研究,将呐子的演奏技法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sperity of opera art, around the 1930s, the folk instrumental music used to imitate the performance form of opera came into being. Nazi is mainly spread in folk music classes in Henan, Shandong, and Anhui. The performers use the cooperation of Qi, lip, tongue, and hands to imitate the singing of different opera characters, such as Lao Sheng, Hua Xiang, Xiao Sheng, Hua Dan, Tsing Yi and so on, and are deeply loved by the local people.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no one arranges the standard, no written materials, and only relying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oral teaching", the folk art of Na Zi blowing cavity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folk mining style, and puts forward the playing techniques of Nazi.
【作者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中国戏曲学院民族器乐教研室;
【分类号】:J632.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光钰;论戏曲声腔兴衰的历史经验[J];中国音乐;1986年03期

2 冯光钰;本土腔论——戏曲声腔分类的新思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张士魁;;中国戏曲声腔兴衰更替的思辩[J];戏剧文学;2003年02期

4 李道国;;再论戏曲声腔分类——有感于《戏曲声腔分类新论》而作[J];戏曲研究;2005年01期

5 秦思;;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声腔分类问题探讨[J];歌海;2012年01期

6 陈慧雯;戏曲声腔腔名由来小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彭子华;;中国戏曲声腔名称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刘正维;;戏曲声腔分类新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9 刘宽营;;戏曲声腔教学中的声乐感觉[J];当代戏剧;2008年02期

10 安禄兴;安啸梅;;论变化结构是戏曲作曲重要技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钟端浪;守望古戏曲声腔的“活化石”[N];江西日报;2013年

2 周来达;中国声乐唱法宜提四种[N];音乐周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晓会;晋城八音会的演出形式与班社活动[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4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414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