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话的古瓢琴——基于黔南苗族古瓢琴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09:59
贵州苗族古瓢琴流传于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黔东南州丹寨县雅灰乡、雷山县达地乡的部分苗族村寨。以局外人—客位的观点来看,黔南苗族古瓢琴是一种乐器,其声音具有音乐性;而以局内人—主位的观点来看,黔南苗族古瓢琴能够说话,其声音具有"以乐代话"的语言性。传统的苗族古瓢琴声音强调语言性而忽略音乐性,如今古瓢琴的声音开始远离语言性而强调音乐性。黔南苗族古瓢琴已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注古瓢琴的传统音乐文化语境和功能,是对苗族古瓢琴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黔南苗族古瓢琴的调查与实践
二、黔南苗族古瓢琴的表义性特征
三、从表义到表情—黔南苗族古瓢琴的功能转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保护应该回归“草根意识”——兼论传统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地位[J]. 杨民康. 人民音乐. 2009(11)
[2]古瓢琴舞的原始文化意味[J]. 龙朝晖. 凯里学院学报. 2009(05)
[3]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廖明君,杨民康. 民族艺术. 2008(01)
[4]牛腿琴的传说[J]. 陈宝君. 乐器. 2001(10)
[5]古瓢琴及其音乐[J]. 雅文. 音乐研究. 1998(01)
[6]“乐器说话”现象(研究)所包含的多学科理论价值和意义[J]. 杨宪明. 人民音乐. 1991(12)
[7]乐话的产生、发展及与相关文化的比较[J]. 杨宪明.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02)
[8]“果哈”与芦笙及其他[J]. 李炳泽. 乐器. 1990(01)
[9]诗意盎然的《古瓢舞》[J]. 沈毅. 中国民族. 1980(09)
本文编号:3074482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黔南苗族古瓢琴的调查与实践
二、黔南苗族古瓢琴的表义性特征
三、从表义到表情—黔南苗族古瓢琴的功能转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保护应该回归“草根意识”——兼论传统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地位[J]. 杨民康. 人民音乐. 2009(11)
[2]古瓢琴舞的原始文化意味[J]. 龙朝晖. 凯里学院学报. 2009(05)
[3]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廖明君,杨民康. 民族艺术. 2008(01)
[4]牛腿琴的传说[J]. 陈宝君. 乐器. 2001(10)
[5]古瓢琴及其音乐[J]. 雅文. 音乐研究. 1998(01)
[6]“乐器说话”现象(研究)所包含的多学科理论价值和意义[J]. 杨宪明. 人民音乐. 1991(12)
[7]乐话的产生、发展及与相关文化的比较[J]. 杨宪明.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02)
[8]“果哈”与芦笙及其他[J]. 李炳泽. 乐器. 1990(01)
[9]诗意盎然的《古瓢舞》[J]. 沈毅. 中国民族. 1980(09)
本文编号:3074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7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