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浅析近二十年中国扬琴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10 13:21
  据史料记载,扬琴自明代由古波斯传入中国,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早期作为伴奏乐器这种形式出现在民间艺术演奏形式中,在说唱、琴书等音乐形式出现较多,并逐渐形成了独奏、重奏等演奏形式。后经过民间艺人们的不断努力,使得扬琴作品有了很大的突破。民国时期,扬琴独奏作品的出现,使扬琴这件民族乐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经过长久的创作发展,扬琴独奏作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所以说扬琴虽是民族乐器中最晚传入中国的,但其发展速度却不逊于其他民族乐器。二十一世纪以来,扬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运用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手法,使得扬琴作品推陈出新、风格各异。随着现代音乐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扬琴作品的演奏技术难度,从而使扬琴更多的音响效果也被表现出来。扬琴新作品的陆续出现,促使我们不断去了解我们现今的曲目特征和创作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演奏和理解作品,对研究未来创作方向也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撑。本文将回顾近二十年中国扬琴作品创作情况,对未来扬琴作品创作发展做出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浅析近二十年中国扬琴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图3),俗称“小转调扬琴”,采用??

扬琴


fpaiapim?|r?律吕式大扬琴??I?a?I??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杨竞明先生经过二十多年的研宄和实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研制出三排码扬琴(如图3),俗称“小转调扬琴”,采用??五二多码并列式为其排列方式,就是说纵向音程关系为二度,相邻两个弦位关系??为五度,隔一码条的关系大致是八度。其还增加了易转调的滚轴板和半音槽,琴??的音域扩宽为d--e2,属于变音扬琴。这一排码的出现即是新旧两代扬琴交替的??重要转折点。三排码扬琴的发明是中国扬琴的创新,是中国扬琴形制发展过程的??里程碑,为传统扬琴到后来现代扬琴形制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扬琴


宽为G-a3),同时调整了面板和结构,提高了音量,优化了音质,而且其转调也??十分方便,这种形制的扬琴广泛适用于独奏、重奏等,能够演奏较复杂的作品,??所以这时期的作曲家们创作了一些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如独奏曲《映山红》,??独奏曲《红河的春天》,独奏曲《离骚》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合璧的夜莺——扬琴在中西方音乐中的多元之美[J]. 罗莉.  音乐创作. 2018(05)
[2]从《狂想曲》看当代原创扬琴音乐的新动向[J]. 宋冰.  艺术教育. 2016(07)
[3]扬琴作品《圈》的演奏技巧的分析[J]. 颜子璐.  黄河之声. 2012(06)
[4]中国民乐的困境、反思与对策——以“女子十二乐坊”为视角[J]. 李霜.  社会科学家. 2008(10)
[5]中国的音乐会大扬琴——律吕大扬琴渊源探索与设想[J]. 杨健.  中国音乐. 2007(04)

硕士论文
[1]以《落花·夜》为例探析现代扬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D]. 韩适骏.沈阳师范大学 2018
[2]扬琴作品《花月吟》的创作与艺术表现探微[D]. 崔璇.西安音乐学院 2018
[3]当代扬琴作品中的“印象”风格探析[D]. 钱旸.南京艺术学院 2016
[4]从新作品《落花·夜》看扬琴表现力的拓展[D]. 刘娣.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近十年来扬琴创作方面的思考[D]. 麻文广.南京艺术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074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74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