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海外传播

发布时间:2021-04-20 16:5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在海外影响最大的当代作品之一,其海外传播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自然传播范畴的"音乐会传播、音乐赛事传播与外事活动传播",以及属于技术传播的唱片媒介传播。《梁祝》海外传播得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其他艺术形式(文学、戏剧、电影等)的先行与后续传播、中西共通的爱情题材、中西融合的创作思维、恰当的时代机遇"四个方面。《梁祝》的海外传播中尚存"传播功效不足导致认知落差、文化心理差异带来理解偏差、特殊表现技法造成演奏障碍"等问题。可以从"借鉴印度小提琴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在重视相应技术支撑、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梁祝》进行相对准确的演绎。而同样允许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角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以国际化视角对《梁祝》进行多元版本的解读、演绎,以实现中西互通交融"等对策更好地推进《梁祝》的国际传播,并为中国小提琴音乐乃至中国当代音乐的海外传播积累经验。 

【文章来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梁祝》海外传播方式
    (一)音乐会传播
        1. 中国小提琴家在国际舞台的演出传播
        2. 外国小提琴家的演出传播
    (二) 音乐赛事传播
    (三) 外事活动传播
    (四) 唱片媒介传播
二、 《梁祝》海外传播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 其他艺术形式的先行与后续传播
        1. 文学传播
        2. 影视作品传播
        3. 舞台剧传播
    (二) 中西共通的爱情题材
    (三) 中西融合的创作思维
    (四) 恰当的时代机遇
三、 《梁祝》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 《梁祝》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1. 传播功效不足导致认知落差
        2. 文化心理差异带来理解偏差
        3. 特殊表现技法造成演奏障碍
    (二) 《梁祝》海外传播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原味风格参照模仿,理解中国故事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口传民族风韵
        3. 多元版本演绎表达,中西互通交融
结 语
附录:国外小提琴家演奏,或中国小提琴家与国外乐团合作录制的《梁祝》唱片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还一部真实的“梁祝”诞生史——何占豪、陈钢、孟波话“蝶”五十年[J]. 马信芳.  上海采风. 2010(01)
[2]纪念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50周年——“蝴蝶”展翅惊世人《梁祝》人回首50年(下)[J]. 凌紫,李华盛,柳蕾.  小演奏家. 2009(07)



本文编号:3150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50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