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无词歌》和声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08:26
  门德尔松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在当时的整个欧洲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音乐创作、音乐教学、指挥、复兴巴赫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音乐创作方面,他首创了“无词歌”这一钢琴小品体裁,并花费十数年创作了共49首《无词歌》,几乎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称得上他音乐创作技法的集成,这也是选择《无词歌》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全文主要从三个方向对门德尔松及其钢琴小品《无词歌》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于门德尔松的背景与生平、创作经历、当时与后世对他的评价,以及整套《无词歌》进行了简单介绍。其后在文章的重点——《无词歌》的和声技法这一章中运用了最多的笔墨,对《无词歌》中简明的自然音和弦配置,浪漫的变音和弦运用,以及虽不复杂却产生不凡的动人音响效果的转调手法,和纷繁多彩的和弦外音的使用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后对《无词歌》中的艺术特色——作品中调式与旋律发展特色,织体的处理,曲式的选择运用和美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以期对《无词歌》中的和声技法由浅及深,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了解,对其中包含的创作特点能够有较为清楚的认知。本文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06月出版的...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注释
第二章 门德尔松与钢琴小品《无词歌》
    一、门德尔松
    二、钢琴小品《无词歌》
    注释
第三章 《无词歌》的和声技法
    一、简明的自然音体系和弦
        (一)正三和弦
        (二)副三和弦
        (三)七和弦
        (四)九和弦
    二、浪漫的变化音体系和弦
        (一)离调和弦
        (二)变和弦
        (三)调式交替类变化音和弦
    三、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二)持续音
    四、频繁变换的调性
        (一)采用自然音调式和弦转调
        (二)采用和声调式和弦转调
        (三)采用大小调式交替和弦转调
        (四)采用那不勒斯(拿波里)和弦转调
        (五)转调模进
    注释
第四章 《无词歌》的艺术特色
    一、创作特色
    二、美学特色
    注释
结论
    一、和弦选择上繁简结合
    二、调性处理上张弛有度
    三、音乐效果上动人心弦
    四、音乐情感上细腻入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效果”与“音乐建筑”——19世纪“丰碑性”美学的源起[J]. 刘彦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8(04)
[2]审美现代性转向与西方音乐的现代性转型刍议[J]. 袁利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8(02)
[3]十九世纪音乐:古典传统与浪漫主义[J]. 孙国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01)
[4]“表征”知识型视野下的古典主义和声[J]. 何宽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01)
[5]《六月—船歌》与《威尼斯船歌》(Op.30,No.6)的异曲同工之妙——兼论钢琴音乐的殇情气质[J]. 周婷婷.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02)
[6]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J]. 王海垠.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02)
[7]钢琴作品的和声起伏探究[J]. 王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5(01)
[8]欧洲浪漫主义和声的技法特征与风格模拟写作[J]. 徐平力.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01)
[9]多维视野下的门德尔松:信仰、身份、接受、复兴[J]. 王明华.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01)
[10]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J]. 刘康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01)

硕士论文
[1]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演奏分析[D]. 唐棠.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论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美学本质[D]. 康亚娟.吉林艺术学院 2017
[3]门德尔松三首无词歌音乐风格探析及演奏处理[D]. 李蕊.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4]以《无词歌》“威尼斯船歌”为例—探究古典主义织体与浪漫派旋律的融合[D]. 孙程程.天津音乐学院 2016
[5]门德尔松和他的《无词歌》[D]. 王嘉丽.天津师范大学 2016
[6]描绘性浪漫主义的代表作[D]. 刘畅.河南大学 2016
[7]门德尔松钢琴曲《无词歌》织体研究[D]. 胡佳.山西师范大学 2016
[8]古典与浪漫的交融[D]. 孙樱桓.辽宁师范大学 2016
[9]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及Op.62的研究[D]. 孙哲.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10]门德尔松《无词歌》的演奏与教学研究[D]. 赵晨晓.齐齐哈尔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42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42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