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作品中的语义学运用 ——以筝曲《长相思》、《枫桥夜泊》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4 09:29
音乐和语言共处于广义符号体系下的两个子系统,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共性和联系。①语言能够传情达意,而音乐是一种能够传情达意的艺术,虽然它们运用着不同的符号作为载体,却同为人类表达情感过程中最直接,最深刻的两种途径。音乐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旋律线的起伏等,与语言表达中语速的缓急、音量的强弱、声调的抑扬等手法非常相近,都擅于再现人的内在心理变化。如果能够将语义学中研究语言意义的方法借鉴性地用于“音乐语言”的研究,那么音乐的意义将更易体现。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著作的研读,发现并整理语义学与古筝艺术之间的关联,并以《长相思》、《枫桥夜泊》两首作品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通过语义学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来论述“音乐语言”表现音乐内涵的具体方式。以此将语义学视角充分运用到古筝艺术领域,为古筝作品创作、演奏、审美提供新的方法论,为促进古筝艺术发展增添动力。文章的主要结构内容如下:第一章:对语义学进行简介,从其理论演变中寻找与“音乐语言”的共性,然后从语义学的角度阐述“音乐语言”的意义,再从古筝演奏技法方面罗列出古筝艺术领域中能够运用语义学视角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古筝作品中惯用的三种语言性表达手段。...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梳理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第一章 语义学视角下的“音乐语言”
第一节 语义学简介
第二节 关于音乐概念的语义学辨析
第三节 古筝作品中能够运用语义学视角的依据
一、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使用具有语义学意义
二、古筝作品中运用的演奏技法所产生的音效具有语义学意义
第四节 古筝作品中常用的语言性表达手段
第二章 对筝曲《长相思》、《枫桥夜泊》的语义学解读
第一节 《长相思》、《枫桥夜泊》乐曲简介
一、《长相思》乐曲简介
二、《枫桥夜泊》乐曲简介
第二节 对筝曲《长相思》的语义学解读
一、引子
二、慢板
(一) 第一部分
(二) 第二部分
(三) 第三部分
三、快板
(一) 第一部分
(二) 第二部分
(三) 第三部分
四、广板和尾声
第三节 对筝曲《枫桥夜泊》的语义学解读
一、引子
二、慢板
三、快板
四、华彩和尾声
第三章 将语义学运用于古筝作品的意义
第一节 筝曲创作的意义
第二节 筝曲演奏的意义
第三节 筝曲听觉审美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论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语言的构建及表述——论广义音乐修辞[J]. 王丹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8(04)
[2]意蕴、意义与意味之辨——论苏珊·朗格表现理论的“意蕴”说兼翻译问题[J]. 朱俐俐. 外国美学. 2018(01)
[3]后人类语境中媒介对人的感官系统的调解[J]. 张进,姚富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符号的隐喻:语言音乐学视阈下的海南黎族音乐[J]. 曹量.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02)
[5]语调音高感知与音调音高感知的相互关系刍议[J]. 常欣,周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返璞归真,聆听声音之美——陈晓勇音乐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衍变[J]. 姜音. 人民音乐. 2018(04)
[7]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 仝智倍.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8]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J]. 杨和平. 人民音乐. 2018(02)
[9]独具匠心 继往开来——浅谈古筝左手腔韵技法符号的设计[J]. 姚宁馨. 音乐创作. 2018(01)
[10]古筝浙江流派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J]. 周春蕾.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2)
博士论文
[1]利科隐喻思想研究[D]. 朱锋颖.吉林大学 2016
[2]语言意义的生成与存在机制探索[D]. 谢萌.黑龙江大学 2015
[3]汉语文本蕴涵识别研究[D]. 倪盛俭.武汉大学 2013
[4]科学语义学研究[D]. 刘伟伟.山西大学 2013
[5]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秦派民乐”创作研究[D]. 陆小璐.上海音乐学院 2013
[6]整合性描写原则视域下的语言多义性研究[D]. 葛晶.首都师范大学 2012
[7]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 赵冬梅.中国音乐学院 2012
[8]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 吕红周.黑龙江大学 2010
[9]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 张晓娟.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现代汉语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研究[D]. 李学宁.上海交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古筝传统作品音乐意象研究[D]. 王言.南昌大学 2018
[2]论古筝演奏中的刚与柔[D]. 李钰婷.天津音乐学院 2017
[3]试论古筝演奏中左手“按音作韵”技法的重要性[D]. 张梓彤.山西大学 2017
[4]现代创作筝曲中古筝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现象之研究[D]. 张丽娜.贵州师范大学 2017
[5]陕西筝派与山东筝派之比较研究[D]. 宋康妮.辽宁师范大学 2017
[6]古筝艺术与古典诗词的互证关系[D]. 赵春阳.河北师范大学 2016
[7]王建民五首古筝作品研究[D]. 王小梅.四川师范大学 2016
[8]王建民及其现代筝乐作品研究[D]. 刘华.云南艺术学院 2015
[9]论古筝“颤音”技法[D]. 段宏霄.延边大学 2015
[10]北方地域文化对北派筝乐的影响[D]. 张晓璇.山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6837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梳理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第一章 语义学视角下的“音乐语言”
第一节 语义学简介
第二节 关于音乐概念的语义学辨析
第三节 古筝作品中能够运用语义学视角的依据
一、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使用具有语义学意义
二、古筝作品中运用的演奏技法所产生的音效具有语义学意义
第四节 古筝作品中常用的语言性表达手段
第二章 对筝曲《长相思》、《枫桥夜泊》的语义学解读
第一节 《长相思》、《枫桥夜泊》乐曲简介
一、《长相思》乐曲简介
二、《枫桥夜泊》乐曲简介
第二节 对筝曲《长相思》的语义学解读
一、引子
二、慢板
(一) 第一部分
(二) 第二部分
(三) 第三部分
三、快板
(一) 第一部分
(二) 第二部分
(三) 第三部分
四、广板和尾声
第三节 对筝曲《枫桥夜泊》的语义学解读
一、引子
二、慢板
三、快板
四、华彩和尾声
第三章 将语义学运用于古筝作品的意义
第一节 筝曲创作的意义
第二节 筝曲演奏的意义
第三节 筝曲听觉审美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论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语言的构建及表述——论广义音乐修辞[J]. 王丹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8(04)
[2]意蕴、意义与意味之辨——论苏珊·朗格表现理论的“意蕴”说兼翻译问题[J]. 朱俐俐. 外国美学. 2018(01)
[3]后人类语境中媒介对人的感官系统的调解[J]. 张进,姚富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符号的隐喻:语言音乐学视阈下的海南黎族音乐[J]. 曹量.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02)
[5]语调音高感知与音调音高感知的相互关系刍议[J]. 常欣,周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返璞归真,聆听声音之美——陈晓勇音乐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衍变[J]. 姜音. 人民音乐. 2018(04)
[7]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 仝智倍.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8]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J]. 杨和平. 人民音乐. 2018(02)
[9]独具匠心 继往开来——浅谈古筝左手腔韵技法符号的设计[J]. 姚宁馨. 音乐创作. 2018(01)
[10]古筝浙江流派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J]. 周春蕾.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2)
博士论文
[1]利科隐喻思想研究[D]. 朱锋颖.吉林大学 2016
[2]语言意义的生成与存在机制探索[D]. 谢萌.黑龙江大学 2015
[3]汉语文本蕴涵识别研究[D]. 倪盛俭.武汉大学 2013
[4]科学语义学研究[D]. 刘伟伟.山西大学 2013
[5]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秦派民乐”创作研究[D]. 陆小璐.上海音乐学院 2013
[6]整合性描写原则视域下的语言多义性研究[D]. 葛晶.首都师范大学 2012
[7]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 赵冬梅.中国音乐学院 2012
[8]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 吕红周.黑龙江大学 2010
[9]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 张晓娟.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现代汉语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研究[D]. 李学宁.上海交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古筝传统作品音乐意象研究[D]. 王言.南昌大学 2018
[2]论古筝演奏中的刚与柔[D]. 李钰婷.天津音乐学院 2017
[3]试论古筝演奏中左手“按音作韵”技法的重要性[D]. 张梓彤.山西大学 2017
[4]现代创作筝曲中古筝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现象之研究[D]. 张丽娜.贵州师范大学 2017
[5]陕西筝派与山东筝派之比较研究[D]. 宋康妮.辽宁师范大学 2017
[6]古筝艺术与古典诗词的互证关系[D]. 赵春阳.河北师范大学 2016
[7]王建民五首古筝作品研究[D]. 王小梅.四川师范大学 2016
[8]王建民及其现代筝乐作品研究[D]. 刘华.云南艺术学院 2015
[9]论古筝“颤音”技法[D]. 段宏霄.延边大学 2015
[10]北方地域文化对北派筝乐的影响[D]. 张晓璇.山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6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4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