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蒙特威尔第三首牧歌的和声特征探究

发布时间:2024-05-12 22:13
  蒙特威尔第作为跨越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两个音乐时期的作曲家,其“第二实践”的作曲理念及创作技法对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音乐中的创作手法,不仅影响到了后世巴洛克主调风格的发展,甚至19、20世纪的作曲家也在他这些牧歌作品中取经。对其创作手法的剖析不仅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一时期多声音乐的创作概况。牧歌是蒙特威尔第的主要音乐成就之一,他的九卷牧歌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也跨越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两个音乐时期。本文所选取的三首牧歌作品不仅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熟知,也是他创作手法的典型代表。通过探索其牧歌中蕴含的和声特征,对于我们进行蒙特威尔第的音乐创作研究以及调式和声向调性和声理论过渡时期的发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蒙特威尔第的三首牧歌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为研究依据及研究现状概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作曲家生平及主要音乐成就。第二章主要是对三首牧歌多声音乐特征的分析,从调式、和弦结构及和声进行、低音形态、音乐织体、终止式五个方面对牧歌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音乐本体和音响材料出发,系统详尽地揭示出其中...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蒙特威尔第及其牧歌创作概述
    第一节 作曲家生平简介
    第二节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创作
        一 牧歌体裁简介
        二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
        三 三首牧歌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 三首牧歌的多声音乐特征分析
    第一节 调式
        一 教会调式中的若干变化
        二 教会调式旋律中和声的异调配置
        三 处于“边缘”的爱奥尼亚调式
    第二节 和弦结构及和声进行
        一 复调对位性质的和弦
        二 纵向和弦结构形态及和声序列
    第三节 主、复调织体的交相呼应
        一 模仿复调织体和对比式复调织体
        二 和弦式织体与主调化织体
        三 混合式织体
    第四节 低音形态
        一 模仿式的低音形态
        二 和弦基础式的低音形态
        三 伴奏式长时值基础低音形态
    第五节 终止式
        一 “正格”终止式进行
        二 “变格”终止式进行
        三 “完全”终止式进行
第三章 三首牧歌中的调性和声特征及其影响
    第一节 调性和声特征
        一 教会调式的大小调化
        二 具功能意义的和声进行
        三 主调织体的成熟运用
        四 功能化的低音形态
        五 终止式对调性的明确
    第二节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创作手法产生的影响
        一 对和声艺术理论发展的促进
        二 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牧歌曲谱
附录 B:歌词译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71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971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