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吕氏春秋》之“制乐”
发布时间:2025-05-01 15:45
《吕氏春秋》是由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其门客编撰而成,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有计划编写的文集,是对先秦时期文化的总结性著作。整本书共分三部分,分别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吕氏春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哲学、政治学、军事、音乐、人学等等,其作为先秦时期最后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学术价值不容忽视。《吕氏春秋》中有关音乐的文字散见于全书,但最集中的论述还是在《仲夏纪》和《季夏纪》之中,包括《大乐》、《侈乐》、《适音》、《古乐》、《音初》、《音律》、《制乐》、《明理》八篇。从文题看,“乐”、“音”是分开论述的,论“乐”的有四篇,论“音”的有三篇。由此可知,在《吕氏春秋》作者眼里,“乐”与“音”是有所不同的,并非像今天我们所理解的“音乐”是一不加区分的复合辞汇。此外,从内容来看,单说《制乐》篇,并不是集中专论“乐”自身的篇章,更多的是借“乐”来说明治国之道,讲述了成汤王、周文王、宋景公做善事而趋利避祸,说明了“欲观至乐,必于至治”的“乐治”观念,政治清明是“至乐”的先决条件,强调政治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一种关系,这与现今我们理解的音乐创作和创作目的也不同,因而世人多疑文题...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关于《吕氏春秋》
第一章 《吕氏春秋》论“乐”四篇
第一节 《大乐》篇
第二节 《侈乐》篇
第三节 《古乐》篇
第四节 《制乐》篇
第二章 《吕氏春秋》中的“音”与“乐”
第一节 论“音”三篇
一、《适音》篇
二、《音律》篇
三、《音初》篇
第二节 《吕氏春秋》“乐”、“音”之分立
一、“乐”“音”分立观念的产生
二、“乐”“音”分立
第三节 以音看“制乐”
一、音之乱
二、乐之正
第三章 《吕氏春秋》之“制乐”
第一节 “制乐”之形式
一、“制乐”的前提条件
二、“制乐”方式
第二节 “制乐”之功用
一、祭祀
二、颂帝德
三、教化
四、享乐
第三节 “制乐”之涵义
一、“乐”之社会涵义
二、“乐”之政治涵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42533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关于《吕氏春秋》
第一章 《吕氏春秋》论“乐”四篇
第一节 《大乐》篇
第二节 《侈乐》篇
第三节 《古乐》篇
第四节 《制乐》篇
第二章 《吕氏春秋》中的“音”与“乐”
第一节 论“音”三篇
一、《适音》篇
二、《音律》篇
三、《音初》篇
第二节 《吕氏春秋》“乐”、“音”之分立
一、“乐”“音”分立观念的产生
二、“乐”“音”分立
第三节 以音看“制乐”
一、音之乱
二、乐之正
第三章 《吕氏春秋》之“制乐”
第一节 “制乐”之形式
一、“制乐”的前提条件
二、“制乐”方式
第二节 “制乐”之功用
一、祭祀
二、颂帝德
三、教化
四、享乐
第三节 “制乐”之涵义
一、“乐”之社会涵义
二、“乐”之政治涵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42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4042533.html
上一篇: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风格及演奏技法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