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钟类青铜器属性与功能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4 18:51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至2019年,考古发掘含音乐器物的曾国墓葬有17座,在这些墓葬中含钟类青铜器的有14座,涉及年代上至西周下至战国。本文从曾国含钟类青铜器墓葬的研究资料入手,以时间为纵轴,从钟类青铜器的随葬属性与社会功能、音乐属性与演奏功能和文化属性与象征功能出发,观察其在墓葬中的变化过程;以社会背景为横轴,在礼乐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分析曾国钟类青铜器随葬品在墓葬中的发展规律。结合不同环境给钟类青铜器带来的不同身份而引起不同的属性与功能变化问题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本文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是对论文研究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搜集资料范围进行说明。对曾国含钟类青铜器的墓葬发掘情况、研究现状等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目的。第二部分为曾国含钟类青铜器的墓葬情况和特点分析。对含钟类青铜器的曾国墓葬情况进行横向的分析和纵向的整理、分类和对比。了解曾国这17座墓葬的整体情况,发现铃类青铜器不同属性与功能和钮钟的关系,对钟类青铜器多次出现拼合、随葬是否使用钟架、与乐器组合等现象展开讨论。第三部分分析钟类青铜器不同属性与功能的变化与关系。从钟类青铜器拼合、钟架现象入手,发现钟类青铜...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2742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随枣走廊两周时期墓地遗址分布图
2图1:随枣走廊两周时期墓地遗址分布图(二)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以1978年的曾侯乙墓出土至2019年12月31日为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在此范围内湖北随枣走廊出土的曾国墓地中含编钟的墓葬都属于研究范围,其涉及的曾国年代范围上至西周早期下至战国中期。(三)研究题目的界定范围对于论文“....
图2:叶家山M107号墓葬铃手绘图②
11(3)甬钟和镈钟的常用纹饰为云纹、兽面纹等,内壁无调音痕迹。2.M107号墓出土的3件铜铃在其发掘简报中归入车马器中①,是否具有音乐属性和演奏功能有待商榷。鉴于铃与钮的渊源关系,考虑铃的属性演变问题,暂将其放入与音乐相关器物中,并对曾国墓葬中已公布的铃类进行收集,之后在进一步....
图3:三种属性与功能之间的变化与关系示意图
42第三节钟类青铜器不同属性与功能的变化与关系从以上分析来看,可以发现钟类青铜器不同的属性与功能受某些原因影响而导致在使用时的重视程度产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受环境变化影响导致的身份转变而引起的属性与功能的变化(如下图3所示)。将环境分为使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来讨....
图4:镈钟种类示意图
44饰进行分类:(1)镈钟①以钟体形制为主,在从装饰、纹饰、钮制等方面进行分型分式②。主要情况表现为下图:图4:镈钟种类示意图其中主要特征包括:常用纹饰有兽面纹、细阴线云纹、鳞纹、夔纹、蛇纹等。其中I1a、I2a、II1a、II1b、II1c、II2a、II2b、II2c为南系镈....
本文编号:4042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404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