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者”与“表演者”之间——探索与反思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表演观察”方法
发布时间:2025-06-19 22:13
自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法"确定以来,音乐人类学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该方法。"双重音乐能力"观念的提出,引发学界对"表演"作为一种田野工作方法的持续探索。20世纪90年代人文学科的"感知转向",推动了音乐人类学界将"体验"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观念转变。研究者开始通过"学习表演""参与表演"甚至"作为表演者",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参与观察法"的"表演观察"维度。但由于方法过于接近主位,而引致介于"研究"与"表演"之间的"批评张力"。文章结合作者田野工作经验,讨论"表演观察"作为一种田野工作方式的价值与局限。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表演观察”方法的提出背景:田野中的“表演”转向
二、 在“研究者”与“表演者”之间:“表演观察”的观念与实践
(一) “表演观察”方法的观念
(二) “表演观察”方法的实践:寻找“隐匿”的地方性知识
1. 手指间的“方言”——体验与认知苏格兰民间小提琴的文化内“韵音法”
2. 在表演“互动”中创作:体验哈萨克斯坦冬不拉曲的“即兴”策略
3. “临界”的身体——体验八重山古典民谣声音中的“假声禁忌”
三、 “假扮局内人?”:“表演观察”方法的反思
结 语
本文编号:4050995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表演观察”方法的提出背景:田野中的“表演”转向
二、 在“研究者”与“表演者”之间:“表演观察”的观念与实践
(一) “表演观察”方法的观念
(二) “表演观察”方法的实践:寻找“隐匿”的地方性知识
1. 手指间的“方言”——体验与认知苏格兰民间小提琴的文化内“韵音法”
2. 在表演“互动”中创作:体验哈萨克斯坦冬不拉曲的“即兴”策略
3. “临界”的身体——体验八重山古典民谣声音中的“假声禁忌”
三、 “假扮局内人?”:“表演观察”方法的反思
结 语
本文编号:4050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405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