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薅草锣鼓的流变及其式微
本文关键词:土家族薅草锣鼓的流变及其式微
【摘要】:薅草锣鼓是土家族特有的音乐文化形态。主要流传于武陵山区土家族聚居的川、鄂、湘、黔四省。薅草锣鼓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信仰等风貌,是我们认知和研究土家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本世纪以来,在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薅草锣鼓的研究与保护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挖掘培养民间艺人,试图让这一习俗"活"着传承下去,但收效甚微。本文试通过对这一土家民俗文化事象的起源、兴盛及式微的分析,探讨其功能的流变及其式微的真正缘由。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土家族 薅草锣鼓 功能 流变 式微
【分类号】:J632.52
【正文快照】: 薅草锣鼓主要流传于武陵山区域内鄂、川、湘、黔四省的土家族聚居区,是土家族人民集体劳动时,为祭祀神灵、指挥生产、鼓舞干劲、舒解疲劳,以歌师傅领唱、众人接腔和唱为演唱形式,并伴有锣鼓伴奏的一种民俗文化事象。武陵山区各地对于薅草锣鼓的称谓不尽相同,如湖南湘西称“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英;何元平;;巴渠地区“薅草锣鼓”艺术形态研究[J];四川戏剧;2008年04期
2 罗丽;赵波;;青川薅草锣鼓研究[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3 张月;;李家槽“薅草锣鼓”调查[J];中国音乐学;2010年02期
4 王瑞;;川东薅草锣鼓的艺术形态及美学特点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小琴;;四川宣汉县薅草锣鼓初探[J];中国音乐;2010年03期
6 胡晓萍;;薅草锣鼓的伦理价值和德育功能初探[J];四川戏剧;2011年03期
7 赵英;何元平;王瑞;;川东薅草锣鼓的当下语境与文化价值研究[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8 陈孝荣;;薅草锣鼓[J];中国保险;2011年08期
9 杨胜兴;;贵州薅草锣鼓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年03期
10 王瑞;;巴蜀民歌之四川薅草锣鼓中的价值新探[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莉芳;;浅议民间音乐“土家薅草锣鼓”的艺术特点及其研究价值[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瑞;保护与发展达州薅草锣鼓的商业化探索[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实习记者 王姝;川北薅草锣鼓让劳动更快乐[N];广元日报;2006年
3 叶万平;薅草锣鼓[N];三峡日报;2006年
4 余泳忠 本报记者 付勇 徐冬;原生态文化走向春晚大舞台[N];达州日报;2013年
5 柳桂华 王玉春 特约通讯员 杨仕甫;川北:薅草锣鼓敲起来[N];四川日报;2006年
6 简冰;就怕我是一厢情愿[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杜洁芳;在家乡的山水中喊歌才有激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贾琳;让生命在每一天尽情歌唱[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琪;四川薅草锣鼓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兴路;析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特点[D];四川音乐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880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88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