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调查研究——以湘、桂、滇瑶族为例
本文关键词: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调查研究——以湘、桂、滇瑶族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婚俗仪式音乐 过山瑶 蓝靛瑶 湘、桂、滇 本土性与现代性
【摘要】:本文选取湘、桂、滇瑶族婚俗仪式音乐作为考察对象,针对其仪式与音乐的文化隐喻,以及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传统与变迁问题进行思考。笔者认为,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呈现出鲜明的道教色彩;其次,婚礼中的【朝天子】【大开门】【小开门】等唢呐曲牌是瑶、汉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第三,地域与跨地域性的瑶族婚俗音乐呈现出某些同质化与差异性特点:处于勉瑶文化圈内的湘、桂瑶族婚俗仪式音乐有很多相同之处,且汉化较为严重,而跨区域之间的湘桂与滇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相比,前两者的唢呐曲牌较为丰富,对歌环节较少(尤其是坐歌堂仪式基本消失),后者反之;第四,在现代化、城镇化、商业化等多重语境作用下,湘、桂、滇瑶族婚俗音乐均体现出本土化与现代性的二元建构特点。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婚俗仪式音乐 过山瑶 蓝靛瑶 湘、桂、滇 本土性与现代性
【基金】: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课题:“瑶族婚嫁仪式音乐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比较研究——以湘粤桂瑶族为例”(编号:13YS20)的系列成果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瑶族婚俗音乐的跨界比较研究——以中、老瑶族为考察个案”(课题编号:15BD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日本神奈川大学举办的“瑶族的歌谣与仪礼”国际研讨会参会论文~~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由于受现代化、城镇化、汉文化等多重文化的影响,致使瑶族婚俗仪式的原生语境存续状态岌岌可危,加快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成为必要之举;其次,婚姻观念的转变,致使瑶族的社会结构发生诸多改变。特别是语言、习俗的逐步蜕化,致使其仪式的传承与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其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艺兵;论仪式音乐的功能[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2 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3年02期
3 廖明君,杨民康;既显笙歌弦韵 更见文化精神——兼谈仪式音乐研究的历史、社会、个体三维视域[J];民族艺术;2004年04期
4 向道胜;;论仪式音乐的功能[J];湖南农机;2007年01期
5 蒋燮;;中国仪式音乐研究圆桌会议综述[J];中国音乐学;2007年04期
6 楚卓;;宜州壮族超度仪式音乐及其蜕变[J];艺术探索;2007年05期
7 王志毅;;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倾向——60篇期刊论文的阅读而引发的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01期
8 孙春萌;;北京奥运会仪式音乐文化初探[J];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9 李萍;;仪式学理论与仪式音乐研究的关系[J];歌海;2011年06期
10 杨秋悦;;对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两大风格流派的浅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欢;;浅析宗教仪式音乐的心理影响与治疗意义[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萧;首届仪式音乐全国研讨会举行[N];音乐周报;2008年
2 记者 王笑笑;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金声玉振”[N];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颜婷婷;佛教仪式音乐30年间之演变及其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芳;华岩寺佛教仪式音乐及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红梅;当代蒙古族敖包祭祀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群;景颇族目瑙纵歌仪式音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徐海波;甘肃会宁南门祭山仪式音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乌云娜;巴尔虎人的仪式音乐与音乐生活的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宋文贤;德宏地区阿昌族南传佛教仪式音乐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6 郭联俊;“维先达腊”仪式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7 崔娅楠;新形势下我军仪式音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黄苗;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肖艳平;宁都县石上割鸡仪式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本文编号:880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88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