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3:00

  本文关键词: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辰河高腔 唱腔 高腔音乐 声乐艺术


【摘要】: 在民族文化宝库中,戏曲艺术有着突出的地位。应该说,戏曲艺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形成,作了特殊的贡献。戏曲艺术万紫千红,经过长期的创造、积累,拥有大量珍品,成为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戏曲艺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我国各民族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辰河高腔体现了戏曲艺术的普遍特点,但同时辰河高腔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辰河高腔就是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星星。 辰河高腔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作为传统的民间音乐来说它已逐渐的被流行的现代音乐、快节奏的影视文化、健美、卡拉OK、球类比赛等等一些文化所代替。因此研究它将丰富我国戏曲音乐的内容,有利于挖掘民间音乐素材,,保护民间音乐的流失,并对辰河高腔的保留、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本课题将就怀化地区的辰河高腔音乐做详细的研究,希望能对辰河高腔起到促进作用,并引起更多专业人士对辰河高腔的关注与艺术上的指导。 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辰河高腔历史演变及基本存在形式。介绍辰河高腔的历史渊源及辰河高腔的演出、组织的基本存在形式。 第二章、辰河高腔音乐的基本形式。介绍高腔曲牌的唱词、辰河高腔的音乐组成以及辰河高腔的帮腔特点。 第三章、辰河高腔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及曲牌分类。通过分析辰河高腔与民间音乐的关系介绍辰河高腔的声腔语言特点;曲牌分类。 第四章、辰河高腔唱腔的声乐艺术与唱腔研究。分析辰河高腔唱腔的声乐艺术特点与唱腔的技术特征。 第五章、辰河高腔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辰河高腔 唱腔 高腔音乐 声乐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2
  • 1.研究对象10-11
  • 2.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11
  • 3.与本课题研究意义与价值11-12
  • 第一章 辰河高腔历史演变及基本存在形式12-21
  • 1.1 辰河高腔的历史渊源12-17
  • 1.1.1 怀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12-14
  • 1.1.2 辰河高腔的起源14-16
  • 1.1.3 辰河高腔的流布情况16-17
  • 1.2 辰河高腔的演出、组织的基本存在形式17-21
  • 1.2.2 围鼓堂18-19
  • 1.2.3 矮台班19
  • 1.2.4 高台班19-21
  • 第二章 辰河高腔音乐的基本形式21-35
  • 2.1 高腔曲牌的唱词21-23
  • 2.1.1 诗21-22
  • 2.1.2 变文体22
  • 2.1.3 词22-23
  • 2.1.4 曲和传奇23
  • 2.2 辰河高腔的音乐组成23-33
  • 2.2.1 声乐部分24-29
  • 2.2.2 器乐部分29-33
  • 2.2.2.1 辰河高腔的伴奏乐器及乐队31-33
  • 2.3 辰河高腔的帮腔特点33-35
  • 2.3.1 唢呐帮腔的相融性33-34
  • 2.3.2 辰河高腔的帮腔形式34-35
  • 第三章 辰河高腔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及曲牌分类35-45
  • 3.1 辰河高腔与民间音乐35-37
  • 3.1.1 辰河高腔的民间性35-36
  • 3.1.2 辰河高腔与民歌的关系36-37
  • 3.1.3 辰河高腔唱腔语言37
  • 3.2 特殊的记谱—“圈腔点板”37-39
  • 3.3 曲牌的分类39-45
  • 第四章 辰河高腔唱腔的声乐艺术与唱腔研究45-54
  • 4.1 辰河高腔的声乐学内涵45-46
  • 4.2 辰河高腔的声乐学要素46-47
  • 4.3 辰河高腔如何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和吸收47-49
  • 4.3.1 民族声乐向高腔唱腔的借鉴和吸收48-49
  • 4.3.2 高腔唱腔向民族声乐的借鉴和吸收49
  • 4.4 辰河高腔唱腔的声乐学高度49-50
  • 4.5 辰河高腔的唱腔技巧50-54
  • 4.5.1 唱念表演中的用气50-54
  • 4.5.1.1 气在唱腔中的重要作用50-51
  • 4.5.1.2 情与气的协调统一51-52
  • 4.5.1.3 辰河高腔各行当的声腔特点52-54
  • 第五章 辰河高腔的现状和发展54-60
  • 5.1 辰河高腔的现状54-56
  • 5.1.1 辰河高腔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的低迷54-55
  • 5.1.2 辰河高腔的高价艺术55-56
  • 5.1.2.1 独特的表演艺术55-56
  • 5.1.2.2 多样的舞台形式56
  • 5.1.2.3 原始的神秘性和浓郁的意识流表现手法56
  • 5.2 辰河高腔在新时代的发展56-60
  • 5.2.1 湘西旅游繁荣背景下辰河高腔的发展契机57-58
  • 5.2.1.1 湘西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合理性57
  • 5.2.1.2 辰河高腔与湘西景点结合的严密性57-58
  • 5.2.1.3 辰河高腔与旅游业结合有利其发掘和保护58
  • 5.2.2 与时代结合排演新的剧目58-59
  • 5.2.3 吸收姊妹艺术之长,丰富高腔音乐的表现力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63-69
  • 致谢69-70
  • 本人读研期间所发表的论文70-7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叶;;辰河高腔的戏曲艺术特征[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绚菲;辰河高腔及其唱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滕攀;湘西南路阳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2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02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