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践耳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8:40
本文关键词:朱践耳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研究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朱践耳的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作为毛泽东诗词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作曲家根据题材的需要,在毛泽东诗词类歌曲的创作中独具创新,将交响乐与大合唱两种体裁相结合,并结合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的特点,塑造出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形象——即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形象。该作品是在借鉴历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在西方传统大型声乐体裁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民族性格的音乐特质,显露出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的特点。而作为兼有交响乐与合唱音乐特质的交响合唱,作品表现出来的“英雄性”与“交响性”,关键在于主题贯穿手法及交响化手法的运用。全曲的音乐线索就是“英雄主题”的贯穿及其发展,统一的音乐风格与变化自如的表现形式是“英雄主题”多重性格表现的最好表达。主题贯穿是构成“交响性”的结构特性,“唱”与“奏”之间的有效结合则是赋予“交响性”的有效方式。 作为建国后第一部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创作的合唱作品,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的体裁形式及其表现的“英雄性”与“交响性”,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对我国合唱音乐以及交响音乐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祖振声;世纪之歌——学习毛泽东诗词歌曲笔记[J];音乐研究;1993年04期
2 陈铭志,林华;朱践耳音乐作品中的复调技巧运用[J];中国音乐学;1991年04期
,本文编号:1311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3114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