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的音乐文化特征论
本文关键词: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的音乐文化特征论 出处:《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10余个聚居民族,共同孕育了数千年的区域性"河山文化"。其音乐文化特征:一是观念、意识层面的音乐与宗教相互辉映、各民族音乐的相互渗透、诗歌舞乐四位一体;二是行为层面的搭肩或牵手的圆圈舞或排舞;三是音声层面的巍峨跌宕、仿生模拟、质朴多样的复调歌乐等共性及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及标识性的个性差异。少许特殊调式及旋法,与远方或异域的"文化趋同",亦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参考。
【作者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日本丰田基金会2007年度研究资助项目“中国云南‘三江并流’流域的多样性民族音乐文化纪实考察及其保护与传承活动”,资助编号:D07-R-0027(中国)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自北向南并肩在云南境内约170余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奔流,造就了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雪山大峡谷和金沙江虎跳峡大峡谷,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三江并流”地处滇西北青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缪家福;“三江并流”区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国文;;纳西族、藏族宗教文化交融互渗关系研究——以“数”、SP字符号和阿弥学经为解剖实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德红,方世敏,刘静江;旅游对民族旅游地文化影响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杨素红;;浅析和顺古镇民居建筑的文化特色[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刘桃良;;中国民族文化审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借鉴[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6期
4 李建富;;寻访深谷里的遗珠——维西叶枝镇傈僳歌舞“阿尺目刮”[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5 马会琼;;试析鲁甸县桃源民族乡文化的变迁[J];才智;2009年03期
6 肖青;;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的社区特征浅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高烈明;;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现代意义和旅游价值[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汪榕;;略论云南少数民族审美[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魏国彬;;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饶峻姝;饶峻妮;;略论大理白族情歌中的自由超越性[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柯健;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多样性及发展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黄雪梅;云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白永芳;哈尼族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6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国彬;德昂族艺术的文化阐释[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波;花腰彝服饰语言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余扬;云南佤族银饰艺术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辛文华;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的建立[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鲁芬;“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彭瑶;民族地区小学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屠佳;女性文化的性别特征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牟伦超;昆明园林城市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孙淼;白族“霸王鞭舞”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卢明德;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夫曼;李冀诚;;西藏的本教[J];西藏研究;1986年03期
2 缪家福;新时期少数民族思想道德建设特点探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唐经纬;;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特征及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2 王庆梅;;浅谈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3 林雨松;;三江并流——雄壮景观绝无仅有[J];数码摄影;2011年08期
4 韦斌;聂方舒;;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5 史艳;袁辉钟;;高校音乐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J];飞天;2011年12期
6 刘正国;;关于聊城本土音乐文化的调查总结[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7 苏OH敦其其格;;浅析蒙古族生态文学之特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继昌;;水族音乐文化的华彩乐章(连载之四)[J];校园歌声;2011年05期
9 吴兰兰;;浅论社会语言学视域中的网络语言[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10 郑绍德;;浅谈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地域性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科;;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兰云龙;王海龙;刘睿;;黄河上游水资源量计算评价[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建南;;水乡绍兴的水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初探[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5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贺玲;田晓飞;;华北中部沙尘暴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8 滕怡群;;现代学报系统的构成与特性[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9 胡玉玲;顾晶;康建鹏;何玉娟;;2005-2008年江苏省大风事实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岳东阳;;城乡交通一体化初探[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毓和;音乐文化的大普及[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许冰洲 李炜;用音乐文化唱响“歌城”品牌[N];嘉兴日报;2008年
3 记者 阎蓉 实习生 杨黎;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揭牌[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商报记者 郑洁;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落户京城[N];北京商报;2011年
5 记者 王燕 实习生 李慧 孔颍;推介西安音乐文化[N];西安日报;2011年
6 齐涛;音乐文化东西方交融不是简单叠加[N];音乐周报;2011年
7 记者 贾少强 通讯员 刘荣华;深圳捐建纳西族艺术传承基地[N];深圳商报;2009年
8 端木琼;一扇透视音乐文化的窗口[N];云南日报;2001年
9 刘再生;寻觅音乐文化传承之链[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记者 邱凌;共商音乐文化发展大计[N];朝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彭里;重庆市畜禽粪便的土壤适宜负荷量及排放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卢峰;重庆地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胡志;集贸市场摊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与干预试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10 詹川;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蒋奕嫔;论王原平声乐作品的地域性特点[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刘翔;本土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地域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蓓;徽州传统民居构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潘阿芳;土特产包装的地域性和品牌化探析[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尹宇波;西安城市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文仁树;场所·步行街·铺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康长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18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31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