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艺术中的语言训练
本文选题:歌唱语言 切入点:汉语语音 出处:《音乐创作》2008年03期
【摘要】: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核心。歌唱的构成,便是直接通过语言与旋律的融合所创造的一种最能触动人心的时间艺术。在歌唱中,语言借音乐而升华,音乐借语言而深化。声乐语言教学应该从母语语音特色入手,进行歌唱艺术中的语言训练。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foundation of vocal art and the core of creation. The composition of singing is the most touching art of time created by the fusion of language and melody. In singing, language is sublimated by music.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language should begin with th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ther tongue and carry out language training in the art of singing.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元平;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陈蔚;;歌唱心理培养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0期
4 吴耘;;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2006年11期
5 柳飞;把握汉语特点 唱清中文歌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4期
6 陈蔚;;歌唱心理培养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林吟;歌唱教学中的语言与情绪[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白菊;利用形体语言 增强演唱效果[J];云梦学刊;2003年03期
9 莫晓文;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J];艺术探索;2004年S2期
10 彭莉佳;脞谈声乐教学的整体观[J];中国音乐;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岩峰;吸吮多方甘露,,润我自身歌喉[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颖;在保存民族声乐传统韵味中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笑;皮埃尔·米兰达·费拉劳大师声乐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胜环;歌唱中的形体表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红艳;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之比较研究与借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小军;“生活化的”歌唱呼吸及教学手段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都本玲;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尚明利;郭颂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文娟;解析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的情感性及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炳泽;汉语语音训练的重点和难点[J];汉语学习;1980年03期
2 施光亨;对阿拉伯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3 陈之昌;《汉语拼音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3期
4 李新魁;《康熙字典》的两种韵图[J];辞书研究;1980年01期
5 张世禄;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于济;;克服本族语音的干扰,掌握俄语的发音方法[J];外语教学;1980年03期
7 段德森;;反切与古今音变[J];云梦学刊;1980年03期
8 林书武;;高本汉(1889—1978)[J];当代语言学;1980年04期
9 王力;;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上)[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1期
10 王力;;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下)[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司格林;;列宁格勒大学汉语教学与研究[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叶漳民;李彼得;;美国普林斯顿中学的《拼音中文》实验班[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3 吴洁敏;;试论汉语节奏的形式—音律特征研究之二[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4 黄政澄;崔永华;郭树军;张凯;;“核心汉语”第一阶段选材和编写原则[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5 高明明;;美国学生说汉语轻重音词组的语音特点浅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6 曾金金;;计算机语音分析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白乐桑;白钢;;影视语言、主体感应与汉语教学——《中文之道》基础汉语教学片创编心得[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8 李明;;对外汉语教学中难音辨析[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9 邱伟;钟文青;罗明;;面向任务的智能汉语语音人机界面的研究[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10 李晶皎;孙杰;姚天顺;;汉语语音基频提取与声调的模糊聚类分析[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伦;语音技术使明天更美好[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唐作藩;语言学一代宗师——王力[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尉龙根;腭裂术后汉语发音研究获新成果[N];健康报;2000年
4 ;任重而道远的中文语音产业[N];科技日报;2000年
5 刘宝云;歌唱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N];安徽日报;2001年
6 ;探索普通话自然连续语音之规律[N];光明日报;2001年
7 叶宝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1年
8 记者 李斌;机器能够张口说话翻译不再纸上谈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记者 徐勇;捷通华声推出领先汉语语音合成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10 鄯善县鄯善镇沙依墩小学 阿依提拉·阿吾提;浅谈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N];新疆科技报(汉);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斌;实用化汉语语音识别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赵微;汉语阅读困难学生语音意识与视觉空间认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学成;基于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张盛;汉语语音情绪识别[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芹;《经典释文》中的舌音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小丽;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禹嘉英;韩汉辅音对比及对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周s
本文编号:1680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8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