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

发布时间:2016-12-24 20:56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师范大学》 2011年

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

郭晓芳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民族声乐在其形成、发展并逐步走向繁荣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吸收、融合、完善,如今已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表演和教学体系:它既保留有传统民族的韵味,又科学融入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时至今日,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与可喜的成绩,与美声唱法发声方法的借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大大提升了演唱者对民族声乐作品的驾驭和表现能力,而且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重性,民族声乐在取得成绩并获得掌声的同时,也会出现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面对美声唱法发声方法的逐步借鉴,面对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日益流失,声乐界的专家学者们针对民族声乐是要方法还是要风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学者甚至觉得:这种单一的唱法让人们感觉到在充分吸收美声唱法发声方法的同时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那些千篇一律的歌声和表演疲劳了大众的审美。尤其当今原生态唱法、龚琳娜现象的红极一时,更是将民族声乐今后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推向了浪尖。专家、学者、从事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同行们以及大众均对此现象产生了忧患意识,开始思考并试图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具体来说,本论文是从纵向、横向两条线来论述中国民族声乐的:纵向回顾历史,主要梳理从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当今这两个阶段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脉络;从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横向比较当今的中国民族声乐与红极一时的原生态唱法以及龚琳娜现象,从现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本论文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对未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通过梳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脉络,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文化成果来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这一做法毋容置疑。但是我们也要时刻铭记:中国民族声乐应当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它是我们民族声乐发展的“母基”。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如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保护、拯救、保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声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为今后民族声乐的教学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事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1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8-11
  •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与梳理11-16
  •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概念11-13
  • (一)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11-12
  • (二)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12-13
  •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期——建国后的第一个三十年13-16
  • (一) 民族声乐教育体制趋于正规化13
  • (二) 民族声乐理论不断开拓13-14
  • (三) 民族声乐教学成果不断涌现14-16
  • 第三章 当今的繁荣与隐忧16-26
  •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加速发展期—改革开放至今16-18
  • (一)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蓬勃发展16-17
  • (二)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日益完善17-18
  • 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现象18-23
  • (一) 现象的形成19-20
  • (二) 形成的原因20-23
  • 三、民族声乐与"原生态"23-24
  • 四、"忐忑"让民族声乐不再"忐忑"24-26
  • 第四章 未来的建设与发展26-29
  • 一、继承传统26-27
  • (一) 加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与研究26-27
  • (二) 走出来 请进去 与民间互动27
  • 二、因材施教27-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个人简历32-33
  • 后记3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改立;20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萍;;民族唱法的创新问题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鲁林;;关于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3 李智萍;;浅思“原生态”唱法与当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郭建民,赵世兰;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樊祖荫;;由“原生态民歌”引发的思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刘冬;;“新民族唱法”的概念、特征和利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李萍;;重视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与发展[J];音乐研究;2006年02期

    8 陈君凡;;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封建社会声乐艺术的发展与演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5期

    9 金兆钧;关于“原生态”和“学院派”之争的观察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年04期

    10 郭克俭;;融合与互补——当下民族声乐理论与实践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付莉;;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3 周雪;;论俄罗斯歌曲《黑眼睛》的呼吸运用及情感表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4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张艳林;;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6 张雁;;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张鹏飞;;中华传统“茶文化”情结的生命意趣[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史祎琳;;声乐演唱中语言情感艺术的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3 孟子厚;戴妮娜;夏博雯;;小型古乐厅的声学设计[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向迎春;;论音乐教育的知行合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杨海林;;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论音乐高考中的声乐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陈世华;;报人之死:理由、规避和责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龙行年;武当武术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湛洋;师范院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径;口译员视角的归化与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顾娜;新世纪(近十年)中国歌剧女性角色演唱表演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萍;;民族唱法的创新问题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鲁林;;关于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3 肖丽艳;;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吸纳与借鉴[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4 原素梅;;浅议民族声乐艺术及其演唱要求[J];大舞台;2012年02期

    5 李智萍;;浅思“原生态”唱法与当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吴小芹;;浅析黄梅戏与民族声乐的关系[J];黄河之声;2008年16期

    7 刘冬;;“新民族唱法”的概念、特征和利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余小芸;李娜;;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学刍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邓子娟;;浅析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戏曲因素[J];内蒙古艺术;2011年01期

    10 李萍;;重视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与发展[J];音乐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岳民;;简论戏曲的民间艺术特征[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杨皎;高校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师乐;浅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雯雯;黄梅戏演唱中对民族声乐的借鉴[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龙丽娟;中国戏曲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田威;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志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晓春;戏曲文化与人格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清;浅谈美声唱法[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2 许艳文;论古典戏曲的传统性及其现代化意义[J];船山学刊;2001年04期

    3 张国琴;王韵;;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借鉴[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夏杏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J];党的文献;2009年06期

    5 徐敦广;王志华;;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6 汪鹂;略谈音乐电视的风格特点及走向[J];当代电视;2004年03期

    7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陈万,胡郁青;谈我国民族唱法风格的多样性[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李冰;;论“民通唱法”的文化价值[J];歌海;2009年06期

    10 张海屏,张志海;关于“中国唱法体系”的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玥;中国民族声乐节目在现代媒体中的现状和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J];音乐天地;2005年08期

    2 赵振岭;中国民族声乐的风格与方法[J];中国音乐;1997年02期

    3 赵燕;关于民族声乐中男高音演唱的探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张小霜;中国民族歌唱艺术探寻[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史琳;;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结构刍议[J];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6 刘海;;西洋美声与中国民族声乐的结合[J];剧作家;2009年02期

    7 李佳佳;;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的韵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安志刚;;浅谈中国民族声乐[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9 梁艳菊;;宋祖英(苗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10 徐鲲;应提倡用方言母语演唱民族声乐作品[J];北方音乐;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宝;[N];光明日报;2003年

    2 崔彦海;[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紫茵;[N];音乐周报;2009年

    4 金铁霖;[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明媛;[N];音乐生活报;2010年

    6 李定国;[N];音乐生活报;2010年

    7 艾琪;[N];光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刁艳;[N];音乐周报;2003年

    9 ;[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记者 刘锐萍;[N];安康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静波;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雯;论施光南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声乐创作的特色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推动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蓉蓉;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荆晶;从审美文化的视角透视当下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廖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字、声、韵”[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阔;关于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9 兰晓薇;民族声乐润腔技法及其符号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杨楠;论正谱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6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