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斯托克豪森作品《群》的音乐空间思维

发布时间:2016-12-25 12:57

  本文关键词:斯托克豪森作品《群》的音乐空间思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3年

斯托克豪森作品《群》的音乐空间思维

张帆  

【摘要】:斯托克豪森是20世纪世界知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音乐家,他所创作的作品复杂多变,是音乐界的先驱,尤其是在电子音乐方面,斯托克豪森在声音方面做了很大创新,他将自己所推崇的“大自然的声音”以及“人造声音”淋漓尽致运用在电子音乐作品中,使作品的声音千变万化、引人入胜。 斯托克豪森除了在声音方面做出了伟大的改革和创新,更发掘出了音乐空间思维这一重要的音乐要素,并将其广泛的应用于作品中,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作品《群》是斯托克豪森所创作的运用音乐空间思维的主要作品,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具体说明音乐空间思维在一首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音乐空间思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部分首先说明了音乐空间思维是传统12种音乐要素以外的创新,它综合了整个演出中包括对音响的布局和摆放、乐队的位置、每位乐手的位置、指挥家的位置等都要做出详细的说明与研究,目的是使演出的声音能够达到最佳的立体效果。然后对音乐空间思维在传统音乐中的应用做了三方面的论述。将音乐空间思维运用到钢琴织体、演奏织体中,对钢琴音区进行扩展,能够大大丰富钢琴的表现力、增强钢琴音响的空间感,在演奏钢琴时能够表现出交响乐的气势。传统的钢琴作品中都为主调音乐,但是在后来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层次感,在演奏主调音乐时会将伴奏织体分层次,产生纵声感;更为明显的体现是在交响乐方面,在座位布局和编制方面都做了很大改变,意在创造出浑然天成、气势磅礴的声音。同时,论述了音乐空间思维在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分析张小夫的作品《诺日朗》、《吟》,刘健的作品《风的回声》、《半坡的月圆之夜》以及陈晓勇的作品《Diary I》,说明空间音乐维度并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表现手段,而是要通过多种不同的作曲技法对作品进行丰富和升华的,充分结合好二者的关系对电子音乐的创作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为作品《群》的音乐空间思维。《群》是典型运用空间音乐思维的作品,在演出中的座位安排与传统的管弦乐队座位安排完全不同,传统的管弦乐队只是占据舞台中间的一部分,,而《群》的演奏空间却是整个舞台。与此同时,《群》的乐队编制也与传统管弦乐队编制有所区别,《群》是由三支乐队、三名指挥家组成,从乐队数量、座位布局、乐队编制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管弦乐队。本章重点论述了《群》在演奏中的空间布局,演奏厅的舞台设计分为左、中、右三个方向,三支乐队以独奏、重奏、全奏的方式交叉出现;打击乐器组的位置也十分特别,类别也较为丰富,从演奏厅的各个方位发出的声音给人更加耳目一新的冲击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尚宝;;论音乐的空间思维[J];北方音乐;2010年03期

2 李鹏云;;电子音乐中的空间思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冯欣欣;;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Ⅻ-ⅩⅣ公式化序列创作初探[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于红;关于音乐空间问题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5 苏聪;施托克豪森及其音乐创作[J];音乐研究;1984年03期

6 于洋;卡特音乐中的空间思维[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7 G·W霍普金斯;孙克维;;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1年03期

8 徐晖;;空间概念在音乐表达中的重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9 杨秀;;张小夫:由电子技术进入音乐“灵境”[J];科技潮;1999年11期

10 邵桂兰 ,王建高;当代高抽象表现主义音乐辨析——谈施托克豪森的音乐观念及其美学特征[J];人民音乐;199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玎玫;;舒伯特即兴曲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吴家军;;多元化结构的融合——对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尹婷婷;;《忆巴西》钢琴套曲的典型写作特点及其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4 谢英军;张鹏;;管窥巴赫音乐中的宗教情结[J];北方音乐;2009年02期

5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6 金鑫;;风箱——手风琴的灵魂[J];北方音乐;2010年09期

7 蒋长清;;电脑音乐系统的构建[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8 冯娣;;笔落云霄赏神曲,墨溅天际论《忐忑》——由“神曲”《忐忑》引发的美学思考[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9 曾岩;;二十世纪早期调性奏鸣曲式的调性发展变异形态[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10 王德聪;;音乐教学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的相互影响[J];才智;2010年2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刘思军;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东方语境[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吴叶;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张有川;里盖蒂音乐创作中和声语言的技法特征与发展轨迹[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长清;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邱吉文;论清唱剧选段《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comfort ye, my people)》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姚海娇;透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谈双排键电子琴管弦乐编曲[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8 张潇;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成岭;辟斯顿组曲《奇妙的长笛手》“新古典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曹爽;从罗杰·塞欣斯钢琴奏鸣曲论其音乐创作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强;试论东西方数字文化差异的成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刘健;关于电子音乐记谱法的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王次炤;音乐形式的构成及其存在方式[J];音乐研究;1990年01期

4 徐玺宝;;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张小夫电子音乐新作品《脸谱》评析[J];人民音乐;2007年12期

5 钱仁平;《风的回声》的音色织体与结构途径——兼论现代音乐创作中织体的结构功能[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Richard Crawford;景霑;;美国音乐[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7年Z1期

7 姚盛昌;;埃利奥特·卡特音响结构中的时间和空间[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7年Z1期

8 GILBERT CHASE;韩宝强;周家雄;刘学珍;任达敏;;美国音乐(下)[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年02期

9 徐玺宝;;论张小夫的电子音乐创作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铉;;电子音乐作曲教学实践(一) LOOP 技术及其应用[J];乐器;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静;;后现代的音乐与音响——斯托克豪森的音乐创作初探[J];作家;2009年06期

2 翟静;;斯托克豪森在音乐技法方面的创新追求[J];大舞台;2011年01期

3 李丽;;斯托克豪森的音乐思想初探[J];电影评介;2008年12期

4 彭志敏;;混合与预制——与电子音乐有关的一些问题并兼及刘健的电子音乐创作[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鍾鏘;音乐艺术的崇高目标——从“丢戒指”、“小燕子”的討論談起[J];人民音乐;1959年08期

6 呂驥;为工农兵服务的音乐艺术——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会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音乐;1960年Z1期

7 徐景新;;有关电影音乐创作的若干问题——从《小街》的音乐创作谈起[J];电影艺术;1982年01期

8 程杰;;论词所体现的音乐艺术精神[J];学术研究;1987年06期

9 洛桑三旦;饶元厚;;让藏传佛教音乐艺术走向世界——组曲《吉祥九重天》创作始末[J];西藏艺术研究;1990年04期

10 田岛 ,李秀莲;白居易音乐美学思想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鹏;;坚守音乐阵地,鞠躬尽瘁[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2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宋慧琳;;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研究与分析[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姜楠;;音乐艺术,你该为繁荣农村文化做些什么?[A];第八届全国文化管理研讨会暨中国首届农村文化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苏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9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喜仓;;工程图学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子桐;[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牛寒婷;[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朱榕;[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记者 钟镭;[N];郴州日报;2005年

7 记者 刘平;[N];天津日报;2009年

8 陈玉玉;[N];中国艺术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悦;[N];音乐生活报;2010年

10 王伟(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N];中国旅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刘健;从“能量”角度试探音乐在时空中的展衍态势[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陈思;多元交融的个性艺术[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4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5 赵礼;萌芽·弥撒·基因·遗传[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6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宇翔;基于内容的音乐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柳进军;原始与现代的邂逅[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10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斯托克豪森作品《群》的音乐空间思维[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小翼;斯托克豪森的音乐作品分析及对后现代音乐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翟静;斯托克豪森的音乐观念及其创新追求[D];河南大学;2006年

4 吴旭;用母语说话[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谢晶晶;不同话语视角的上海三大报纸对音乐事件的表达与建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侯珅;歌剧《太阳雪》文学剧本与音乐创作特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8 杨艳丽;关于印度尼西亚巽他人佳美兰音乐德宫的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潘祖君;论斯托克豪森作品《天狼星》的声音材料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10 李珺;音响的舞蹈,灵性的雕琢[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斯托克豪森作品《群》的音乐空间思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6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