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及其演唱
本文关键词:析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及其演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年)——德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都深刻地反映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 舒曼于1840年根据诗人夏米索的八首诗歌谱曲而成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描写了一位女性从初识意中人到热恋、结婚、生育、死别的感情历程。套曲是舒曼歌曲创作巅峰时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独特的音乐语言深刻而准确,与诗歌丰富的表现力极为协调地融为一体,其纯朴真挚的笔调和凝重深厚的情感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欢乐与悲伤,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舒曼所有的作品中,该套曲轮廓最为清晰,从各个侧面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一部适合女中音音域的声乐作品,对训练德语语言的发音、吐字、咬字、气息等演唱技巧,把握德奥艺术歌曲进而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整体风格等具有独特的艺术和教学价值,同时对于培养演唱者良好的音乐修养、提高演唱者的音乐表现力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舒曼其人、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本体的理论研究,分析该作品中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具体体现;结合演唱实践,具体分析演唱技术中的主要问题和浪漫主义艺术特征表现的演绎处理手法。
【关键词】:舒曼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演唱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前言7-8
- 第一章、《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创作背景8-11
- 一、舒曼生平和创作概况8-9
- 二、创作背景9-11
- 1.时代背景9
- 2.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9-10
- 3.套曲创作背景10-11
- 第二章、《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艺术特征11-33
- 一、观念特征11-16
- 1.题材特征11-14
- 2.体裁特征14
- 3.美学特征14-16
- 二、创作特征16-33
- 1.旋律特征16-18
- 2.节奏特征18-21
- 3.曲式特征21-23
- 4.和声特征23-26
- 5.织体特征26-28
- 6.表情特征28-33
- 第三章、《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演唱33-52
- 一、总体分析33-39
- 1.风格33-34
- 2.发音34-35
- 3.音色35-37
- 4.咬字37
- 5.气息37
- 6.钢琴伴奏37-39
- 二、个案分析39-52
- 1.第二首《他,比任何人都高贵》(Er,der Herrlichste von allen)39-45
- 2.第五首《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Helft mir,ihr Schwestern)45-48
- 3.第八首《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Nun hast du mir den ersten Schmerz getan)48-52
- 第四章、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66
- 后记66-67
- 论文独创性声明67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月丽;;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悲情表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1期
2 范元绩;;舒曼和他的《狂欢节》[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3 龚妮丽;浪漫主义音乐评论的杰作──舒曼音乐批评文本读解[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赵茜;;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5 潘洁;;论舒曼的美学思想[J];艺术百家;2006年07期
6 ;认识罗伯特·舒曼[J];小演奏家;2007年02期
7 ;舒曼的钢琴标题音乐(三) 音乐中的谜语[J];小演奏家;2007年06期
8 张艳芸;;缥缈远逸,诡谲a\思——浅析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9 肖云涛;;舒曼艺术歌曲《献词》的创作与演唱[J];艺术教育;2009年11期
10 王欣欣;;舒曼《笛子和提琴》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宝海;东京名脑收藏馆[N];中国石化报;2000年
2 驻约旦使馆文化处 杨荣浩;约旦文化工作的面面观[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钟子林;打好基础的一套教材[N];音乐周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严长元;用音乐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代百生;重读勃拉姆斯[N];音乐周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艳;探研、演唱《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若干心得体会[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刘芬芳;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演唱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徐昕;析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及其演唱[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洋;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庄璇;论舒曼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继承与发展及其美学思想在歌曲中的体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文菁;舒曼赋格曲的写作方法、创新特色和现实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肖励;奇幻的梦境[D];厦门大学;2008年
9 宋熙;舒曼钢琴作品的哲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姚莉静;论罗伯特·舒曼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的文学内涵、艺术特征及演奏[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析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及其演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97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