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三代竹笛演奏家对竹笛艺术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0-10-18 04:27
从贾湖骨笛诞生至今,我国竹笛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由于它的音色极具魅力,加上乐器本身的形制、演奏技巧的创新,进而形成了以冯子存、陆春龄、李镇、俞逊发、简广易、曲祥、张维良、马迪、曾格格、陈莎莎等一批批专业的演奏家、教育家,为后世竹笛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竹笛音乐艺术历经六十多年的茁壮成长从早期民众自发的乡间竹笛独奏到如今竹笛在高雅舞台上与声乐、舞蹈、器乐、交响乐融为一体的演奏,使竹笛艺术的辉煌成果屹立于东方,众多艺术家们为此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回顾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竹笛演奏家成名时间将其划分为四代演奏家:成名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是我国第一代竹笛演奏家;成名于“文革”至八十年代初的是我国第二代竹笛演奏家;成名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是我国第三代竹笛演奏家;成名于九十年代末至今的是我国第四代竹笛演奏家,本文研究重点以第三代竹笛演奏家生平、音乐作品创作、竹笛专业教育等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进一步肯定众演奏家的辛勤劳动,从而也鼓励后人要珍惜他们遗留的宝贵资源,同时也针对当时的民族音乐艺术的部分不足之处进言献策,将中国的竹笛音乐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壮大。全文共四个章节,第一章从新中国成立后以竹笛发展情况为主要核心简单概述其发展脉络;第二章是将第三代演奏家们生平、音乐创作、教育教学等为重点进行一一简介;第三章是结合第二章的内容,分析第三代演奏家们在竹笛演奏、作品创作、形制等方面的不足;第四章主要针对第三章的不足,进言献策,总结第三代演奏家们对竹笛艺术所做的杰出贡献。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32.1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 选题的实际意义
三. 研究途径与方法
四. 主要问题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竹笛音乐发展脉络
1.1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竹笛演奏家
1.2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代竹笛演奏家
1.3 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代竹笛演奏家
1.4 新中国成立后第四代竹笛演奏家
第二章 第三代演奏家对竹笛音乐的贡献
2.1 詹永明竹笛音乐艺术
2.2 易加义竹笛音乐艺术
2.3 张延武竹笛音乐艺术
2.4 曾明竹笛音乐艺术
2.5 杜如松音乐艺术
2.6 马迪竹笛音乐艺术
2.7 张维良竹笛音乐艺术
2.8 戴亚竹笛音乐艺术
2.9 王次恒竹笛音乐艺术
2.10 郑济民竹笛音乐艺术
2.11 曾格格竹笛音乐艺术
2.12 其他竹笛演奏家简介
2.12.1 陈杭明竹笛音乐艺术
2.12.2 张国柱竹笛音乐艺术
2.12.3 邓邦国竹笛音乐艺术
2.12.4 李增光竹笛音乐艺术
2.12.5 陈立新竹笛音乐艺术
2.12.6 姜景洪竹笛音乐艺术
2.12.7 谭炎建竹笛音乐艺术
2.12.8 刘宽忍竹笛音乐艺术
第三章 存在的不足
3.1 竹笛的改良
3.2 乐队中的竹笛
3.3 音乐移植创作
3.4 演奏技巧多样化
3.5 音乐专业教育
第四章 展望竹笛音乐
4.1 音乐创作
4.2 音乐风格
4.3 竹笛技巧与形制
4.4 竹笛教育
4.5 女性竹笛演奏家的出现
4.6 音乐美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5800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32.1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 选题的实际意义
三. 研究途径与方法
四. 主要问题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竹笛音乐发展脉络
1.1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竹笛演奏家
1.2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代竹笛演奏家
1.3 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代竹笛演奏家
1.4 新中国成立后第四代竹笛演奏家
第二章 第三代演奏家对竹笛音乐的贡献
2.1 詹永明竹笛音乐艺术
2.2 易加义竹笛音乐艺术
2.3 张延武竹笛音乐艺术
2.4 曾明竹笛音乐艺术
2.5 杜如松音乐艺术
2.6 马迪竹笛音乐艺术
2.7 张维良竹笛音乐艺术
2.8 戴亚竹笛音乐艺术
2.9 王次恒竹笛音乐艺术
2.10 郑济民竹笛音乐艺术
2.11 曾格格竹笛音乐艺术
2.12 其他竹笛演奏家简介
2.12.1 陈杭明竹笛音乐艺术
2.12.2 张国柱竹笛音乐艺术
2.12.3 邓邦国竹笛音乐艺术
2.12.4 李增光竹笛音乐艺术
2.12.5 陈立新竹笛音乐艺术
2.12.6 姜景洪竹笛音乐艺术
2.12.7 谭炎建竹笛音乐艺术
2.12.8 刘宽忍竹笛音乐艺术
第三章 存在的不足
3.1 竹笛的改良
3.2 乐队中的竹笛
3.3 音乐移植创作
3.4 演奏技巧多样化
3.5 音乐专业教育
第四章 展望竹笛音乐
4.1 音乐创作
4.2 音乐风格
4.3 竹笛技巧与形制
4.4 竹笛教育
4.5 女性竹笛演奏家的出现
4.6 音乐美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强;;中国竹笛重奏艺术发展初探[J];乐器;2013年09期
2 李直;;改良竹笛能否完全替代传统六孔竹笛 成为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基础?[J];乐器;2013年05期
3 李国伟;;中国竹笛艺术发展述略[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铁梅;;论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纪维剑;张平;;西湖梅兰婺江歌 尽在魔笛曲梆情——评詹永明笛子独奏音乐会[J];人民音乐;2010年05期
6 何宽钊;;纵意驰骋 推陈出新——“戴亚笛子协奏曲音乐会”述评[J];人民音乐;2010年02期
7 荣政;;近二十年来中国笛曲创作的特点[J];民族音乐;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宫媛;中国竹笛移植改编独奏作品之我见[D];山东艺术学院;2017年
2 马石;新中国第二代竹笛演奏家对竹笛音乐艺术的贡献[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李荣帅;当代中国笛子改良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5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84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