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中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行歌曲中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家、句法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及会话分析学家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英语词汇及用法涌入中国大陆。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主要涉及口语、广告语和文学作品中的语码转换,而有关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流行歌曲的歌词为数据,在主体语框架模式和顺应论的指导下,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歌曲中英汉语码转换的语言结构特征及歌词创作者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 本研究从网络、电视、VCD及磁带上搜集了260首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歌曲。首先,采用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模式,将260首流行歌曲中所出现的692处英汉语码转换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语码转换的结构及分布状况,以寻求歌词中英汉语码转换的语言结构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歌词创作者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对语言结构进行的选择和顺应。其次,从顺应的三个方面: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来分析歌词创作者运用英汉语码转换的动机。 研究结果如下: (1)在260首歌曲中,汉语是主体语,英语是嵌入语。英语词汇和句子出现频率最高。 (2)主体语+嵌入语成分包括英语字母、字母组和词汇。此类语码转换的形态句法特征受主体语汉语的制约,遵守汉语语法规则。在词汇层面上,英语名词和感叹词出现频率较高。 (3)嵌入语语言岛包括英语词组、句子和段落。在词组层面上,涉及名词词组和动词词组的语码转换出现较频繁。虽然英语词组的内部结构仍遵循英语语法规则,但是嵌入到主体语汉语之后,其核心词失去了屈折变化,以原形形式出现。嵌入的英语词组遵循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句序。英语句子和段落仍遵循英语语法规则。 (4)歌词中的语码转换并不是任意行为,而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预先设定的一种言语行为。歌词创作者运用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语言现实包括语言存在和语义的细微差异,顺应语言现实指语码转换可以弥补语言空缺和语义差异。歌词创作者还需要顺应社会规约,运用语码转换避免禁忌话题或间接表达感情。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指语码转换可以实现多种策略,如组织歌曲、创造韵律、制造幽默、方便、取得异国情调和引用。 总之,流行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顺应了英汉语言结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参与者的心理动机。流行歌曲中英汉语码转换日益增多的现象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社会和参与者心理动机的体现。对其研究应该引起包括语言学家、歌词创作者、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在内的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语码转换 流行歌曲 主体语框架模式 顺应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15;J614.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1
- INTRODUCTION11-15
-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B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15-34
- 1.1 DEFINITIONS OF CODE-SWITCHING15-16
- 1.2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CODE-SWITCHING16-22
- 1.2.1 The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16-18
- 1.2.2 The Grammatical Approach18-20
- 1.2.3 The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20-21
- 1.2.4 The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CA) Approach21-22
- 1.3 THEORETICAL BASE22-30
- 1.3.1 The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22-24
- 1.3.2 Adaptation Theory24-28
- 1.3.3 Application of the MLF Model and Adaptation Theory to Code-switching Studies28-30
- 1.4 PREVIOUS RESEARCH ON CODE-SWITCHING IN POP MUSIC30-34
- 1.4.1 Previous Research Abroad30-32
- 1.4.2 Previous Research in China32-34
- CHAPTER TWO RESEARCH METHODOLOGY34-38
- 2.1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PRESENT STUDY34-35
- 2.2 RESEARCH QUESTIONS35-36
- 2.3 DATA COLLECTION36-38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POP MUSIC38-55
- 3.1 ML + EL CONSTITUENTS39-47
- 3.1.1 Analysis of Letters or Letter Clusters39-40
- 3.1.2 Analysis of EL Words40-47
- 3.2 EL ISLANDS47-53
- 3.2.1 Analysis of EL Sentences48-50
- 3.2.2 Analysis of EL NPs50-51
- 3.2.3 Analysis of EL Discourses51-52
- 3.2.4 Analysis of EL VPs52-53
- 3.3 SUMMARY53-55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MOTIVATIONS FOR THE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POP MUSIC55-82
- 4.1 INTRODUCTION55-56
- 4.2 CODE-SWITCHING AS ADAPTATION TO THE LINGUISTIC REALITY56-63
- 4.2.1 Linguistic Reality56-57
- 4.2.2 Adaptation to the Linguistic Existence of Chinese and English57-61
- 4.2.3 Adaptation to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61-63
- 4.3 CODE-SWITCHING AS ADAPTATION TO THE SOCIAL CONVENTIONS63-68
- 4.3.1 Social Conventions63-64
- 4.3.2 Adaptation to the Chinese Social Conventions64-68
- 4.4 CODE-SWITCHING AS ADAPTA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68-78
- 4.4.1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68-69
- 4.4.2 Code-switching as Song-organizing Strategy69-70
- 4.4.3 Code-switching as Rhyme-constructing Strategy70-72
- 4.4.4 Code-switching as Humor-creating Strategy72-74
- 4.4.5 Code-switching as Convenience Strategy74-76
- 4.4.6 Code-switching as Foreign Flavor Gaining Strategy76-77
- 4.4.7 Code-switching as Quotation Strategy77-78
- 4.5 SUMMARY78-8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82-89
- 5.1 SUMMARY OF FINDINGS82-86
- 5.1.1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Pop Music82-84
- 5.1.2 Motivations for the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Pop Music84-86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86-87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87-89
- BIBLIOGRAPHY89-94
- APPENDIX94-102
- 发表论文(清单)102-103
- ACKNOWLEDGEMENTS103-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朱勤芹;;中文流行歌曲语码转换顺应论分析[J];文教资料;2008年24期
2 赵文;郭普;;从顺应论看流行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苏君;;我国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张小红;;陌生化视角下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孙晓;;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的中英语码转换功能探析[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6 王素丹;;流行歌曲的汉英语码转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何木英;论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武金峰;论双语社会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镡冬玲;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10 张秀芹;语码转换在二语习得者日常会话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红梅;;让流行歌曲走进音乐教学课堂[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杨瑞庆;;群众歌咏和流行歌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兰雪燕;;流行歌曲的语言规范问题[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5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马德峰;;我国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变迁研究——基于239首流行歌曲的内容分析[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王勇;;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发展概述及其历史价值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林荣钦;;对当代流行歌曲中歌词低俗化现象的反思[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情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轩甫 李灏;孩子为啥冷落传统爱国歌曲[N];检察日报;2006年
2 易蓉蓉;最高科技奖得主闵恩泽:爱好美食、听流行歌曲[N];经理日报;2008年
3 王轶男;网络“歪唱”适可而止[N];兰州日报;2005年
4 梁茂春;黎锦光十年祭[N];音乐周报;2003年
5 赵乾海;唱出儿童心里的歌[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李宁;大芬村是画界的“流行歌曲”[N];深圳商报;2005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流行音乐 经风沐雨见彩虹[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韩义华;好的儿童歌曲真就那么难吗[N];光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卓宏勇;唱响古诗词 学生有了“心”的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张展;乘着歌声的翅膀[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5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明军;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云彩霞;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迟小琳;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琦;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丽霞;BBS会话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李艳飞;从顺应论角度看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向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胡经纬;双言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利平;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慧美;多语者奇偶数语码转换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流行歌曲中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0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