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和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21:07
本文关键词: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1881~1945年)是二十世纪匈牙利著名的民族主义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批评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植根于民间音乐的土壤,并把民间音乐元素运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再结合西方近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创作出了一系列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为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也确立了他在二十世纪世界乐坛中的地位。 巴托克一直把弦乐四重奏这一音乐体裁作为他创作的重要领域。他一生共创作了六首弦乐四重奏,可以说每首弦乐四重奏都有特别之处,都能表达出巴托克自己内心深处无比丰富的思想感情。 巴托克的《第五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34年夏末,这是应库里奇(ElisabethSprague Coolidge)之委托创作的,完成这首乐曲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1935年4月8日在华盛顿由科利施四重奏团(Kolisch Quartet)首次演出。这首弦乐四重奏是巴托克晚期的音乐作品,这一时期是作曲家创作的成熟期,音乐风格日渐稳定,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和声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使我们清晰的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特点。本论题以巴托克的《第五弦乐四重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首作品深入的分析,最终来解读这首弦乐重奏的真正价值。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在引言中,对选题意义、国内外对巴托克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介绍。正文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主要阐述了巴托克的音乐创作,将其音乐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其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和特征进行简要论述;并对《第五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背景以及在其创作中的位置做了简要介绍; 第二乐章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主要对《第五弦乐四重奏》的和声技法进行了论述,主要从这首作品的调式、和弦材料、和声进行方式、以及持续性和声进行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第三乐章归纳总结民间音乐对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的和声技法的启示与影响,发现巴托克的和声既能立足于传统,扎根于民间音乐的土壤,又有所创新,体现了巴托克特有的和声创作风格。 结语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四个方面对《第五弦乐四重奏》的和声技法做总体归纳,进一步说明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的理论价值与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巴托克的《第五弦乐四重奏》进行深入地分析,力求透过音乐本体的分析,发现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特点,并总结这首作品中对民间音乐元素运用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期对巴托克的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突破。
【关键词】:巴托克 《第五弦乐四重奏》 和声特点 民间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1
【目录】:
- 目录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3
- 一、 选题意义10
- 二、 研究现状10-13
- 第一章 巴托克与《第五弦乐四重奏》13-22
- 第一节 巴托克的音乐创作13-17
- 一、 巴托克的创作思想与背景13-14
- 二、 民间音乐在巴托克作品中的体现14-17
- 第二节 巴托克的《第五弦乐四重奏》17-22
- 一、 《第五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思想及背景17
- 二、 《第五弦乐四重奏》在其创作中的位置17-19
- 三、 《第五弦乐四重奏》的曲式结构19-22
- 第二章 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的和声技法分析22-86
- 第一节 调式的运用技巧22-32
- 一、 《第五弦乐四重奏》的调式特征22
- 二、 《第五弦乐四重奏》的主要调式22-32
- 第二节 和弦材料的运用技巧32-56
- 一、 音程的运用32-41
- 二、 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41-43
- 三、 复杂的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43-52
- 四、 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52-56
- 第三节 和声进行的运用技巧56-78
- 一、 终止的和声进行56-60
- 二、 三度关系的和声进行60-61
- 三、 三全音程关系的和声进行61-68
- 四、 四、五度关系的和声进行68-70
- 五、 半音化的和声进行70-72
- 六、 平行进行72-78
- 第四节 持续音的运用技巧78-86
- 一、 持续性单音的运用78-80
- 二、 持续性音程的运用80-82
- 三、 持续性和弦的运用82-84
- 四、 持续性音型的运用84-86
- 第三章 民间音乐对《第五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的启示与影响86-98
- 第一节 民间音乐对《第五弦乐四重奏》调式的影响86-89
- 一、 五声调式87
- 二、 中古调式87-88
- 三、 十二声调式88-89
- 第二节 民间音乐对《第五弦乐四重奏》和弦结构的影响89-94
- 一、 七度音程90
- 二、 小二度音程90-91
- 三、 四度音程及四度叠置和弦91
- 四、 “巴托克和弦”91-92
- 五、 三全音程与“极音和弦92-94
- 第三节 民间音乐对《第五弦乐四重奏》和声进行的影响94-98
- 一、 三全音程的和声进行94-95
- 二、 四度音程的和声进行95
- 三、 平行二、七度的和声进行95-97
- 四、 半音化的和声进行97-98
- 结语98-100
- 参考文献100-102
- 致谢102-10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倩;巴托克《第六弦乐四重奏Ⅰ》的发展手法及曲式结构特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黄晓蓝;论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中的三度结构手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桂升;;奏鸣原则在巴托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发展与创新[J];音乐研究;2010年04期
4 许勇三;巴托克的创作出发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王安国;巴托克《八首钢琴即兴曲》中的极音和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6 埃基松·杰尼索夫,吴祖强;贝拉·巴托克的六首弦乐四重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7 周雪石;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的旋律思维[J];中国音乐学;2001年03期
8 彭志敏;溯源与解密——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分析[J];中国音乐学;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力;巴托克《第三、第四弦乐四重奏》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利剑;论巴托克音乐创作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康s鷖
本文编号:317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1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