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5:24

  本文关键词: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子音乐,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和音乐创新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电子音乐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是音乐发展进程中的一场革命。电子音乐在创作上并没有排斥传统作曲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在借鉴和继承的基础上创造电子音乐本身。混合类(MIX)电子音乐,即将现场乐器或人声与电子声音材料相结合的混合样式的电子音乐,是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典型样式。复调是传统作曲理论和方法的“四大件”之一,它和混合类电子音乐的创作联系紧密。在混合类电子音乐的创作中,虽然不能简单沿用传统音乐复调的具体技术手段,但却需要借助传统音乐复调思维的意识和原则进行创作。 研究复调思维在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不仅对于混合类电子音乐这一类别,对于电子音乐的其他类别乃至整体创作,尤其是在技术理论层面上的总结、概括与提升,探索传统作曲技术理论方法在新音乐领域的开拓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历史回顾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叙述结构遵循以下逻辑依次展开: 论文首先对电子音乐与混合类电子音乐、复调音乐与复调思维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作为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着重指出:复调思维是作曲家运用复调技法表现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它反映的是复调音乐的本质和复调技法间规律性的联系;复调思维具体表现为模仿式思维和对比式思维两种思维模式。其次从声音材料的选择与声部的组成、技术手段的使用与主题的形成、创作手法的运用与表现形式的特色等三个层面论述了混合类电子音乐和复调思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四部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为例,以电子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为分析点,按照模仿式复调思维和对比式复调思维的具体分类,分别从作品简介、声音材料选择、技术手段运用、音乐表现形式等不同方面,对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运用及其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论述。最后对复调思维在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特点概括为三点:一是电子音乐在声音材料选择上的宽泛性,为复调思维的运用开辟了广阔空间。二是电子技术突破了音符体系创作上的技术局限,使复调思维的运用有了更多载体。三是电子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复调思维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电子音乐 混合类电子音乐 复调思维 模仿式复调思维 对比式复调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8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目录5-7
  • 绪论7-10
  • 一、问题的提出7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7-8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8-9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阐释10-15
  • 第一节 电子音乐及混合类电子音乐10-12
  • 一、电子音乐10
  • 二、混合类电子音乐10-12
  • 第二节 复调音乐及复调思维12-15
  • 一、复调音乐12-13
  • 二、复调思维13-15
  • 第二章 复调思维运用的主要载体15-28
  • 第一节 声音材料的选择与声部的组成15-17
  • 一、声音材料的选择15-16
  • 二、声部的组成16-17
  • 第二节 技术手段的使用与主题的形成17-25
  • 一、技术手段的使用17-23
  • 二、主题的形成23-25
  • 第三节 创作手法的运用与表现形式的特色25-28
  • 一、创作手法的运用25
  • 二、表现形式的特色25-28
  • 第三章 运用复调思维的作品实例分析28-47
  • 第一节 作品《为她的大合唱》复调思维运用分析28-34
  • 一、作品介绍28
  • 二、声音素材分析28-30
  • 三、技术手段分析30-33
  • 四、表现形式分析33-34
  • 第二节 作品《吟》复调思维的运用分析34-39
  • 一、作品介绍34
  • 二、声音素材分析34-35
  • 三、技术手段分析35-38
  • 四、表现形式分析38-39
  • 第三节 作品《诺日朗》复调思维运用分析39-41
  • 一、作品介绍39
  • 二、声音素材分析39
  • 三、技术手段分析39-41
  • 四、表现形式分析41
  • 第四节 作品《Beyond》复调思维运用分析41-47
  • 一、作品介绍41-42
  • 二、声音素材分析42-43
  • 三、技术手段分析43-46
  • 四、表现形式分析46-47
  • 结论47-51
  • 一、电子音乐在声音材料选择上的宽泛性,为复调思维的运用开辟了广阔空间47-48
  • 二、电子技术突破了音符体系创作上的技术局限,,使复调思维的运用有了更多载体48-49
  • 三、电子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复调思维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49-51
  • 参考文献51-53
  • 一、中文参考文献51
  • 二、英文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枕宇;从两部作品的比较看西方电子音乐早期发展(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94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4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