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视唱练耳课中的即兴音乐活动
本文关键词:探索视唱练耳课中的即兴音乐活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纵观人类音乐的发展,即兴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不曾消失。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也意识到了学习即兴对于学习音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它避免了仅演奏名曲所缺乏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自发性的演奏能力。但是,即兴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要素,在现阶段我国的视唱练耳学科中却很少被提及。因此,本文从实践出发,以欧洲即兴简史和法、日两国的即兴教育情况为研究基础,论证即兴在视唱练耳学科中的意义、尽可能地挖掘能够在视唱练耳课中开展的即兴音乐活动、并对不同程度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就以上情况,本文将分为四章加以论述: 第一章欧洲即兴简史: 第二章在视唱练耳课中开展即兴的依据; 第三章视唱练耳课中的即兴音乐活动; 第四章即兴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的应用。 本文将按照上述线索,对即兴音乐活动进行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探索,使其能够真正成为视唱练耳课中继听写、视唱、读谱、节奏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要素。它将会成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与视唱、节奏、音乐理论等教学要素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从而实现真正的广义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视唱练耳 即兴 教学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3.1-4
【目录】:
- 论文摘要4-7
- 绪论7-9
- 第一章 欧洲即兴简史9-23
- 第二章 在视唱练耳课中开展即兴的依据23-29
- 一、即兴符合广义视唱练耳的教学理念23
- 二、视唱练耳的教学平台是开展即兴的必要条件23-24
- 三、即兴在法、日、俄三国的音乐教育界得到了重视24-29
- 第三章 视唱练耳课中的即兴29-63
- 第一节 即兴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29-33
- 一、根据所给旋律即兴变奏29-30
- 二、根据所给旋律即兴演唱一个新的旋律30
- 三、根据所给旋律即兴伴奏并演唱30-32
- 四、根据所听到的和声即兴演唱旋律32-33
- 第二节 即兴在节奏教学中的应用33-37
- 一、即兴组合节奏型33-34
- 二、节奏读谱中的即兴练习34-35
- 三、根据所给节奏即兴创作旋律35-36
- 四、根据所给音列和节奏型即兴演唱旋律36-37
- 第三节 即兴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37-43
- 一、即兴在音程教学中的应用37-39
- 二、即兴在和弦教学中的应用39-41
- 三、即兴在调式、音阶教学中的应用41-43
- 四、即兴在无调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43
- 第四节 以传统和声为背景的即兴43-63
- 一、键盘和声44-47
- 二、变奏47-57
- 三、动机即兴57-63
- 第四章 即兴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中的应用63-73
- 第一节 即兴在不同阶段学生中的应用63-69
- 一、小学阶段63-65
- 二、中学阶段65-67
- 三、大学阶段67-69
- 第二节 即兴在不同专业学生中的应用69-73
- 一、声乐专业69-70
- 二、器乐专业70-73
- 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77
- 后记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梅;;关于“音乐生态”的再思考[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2 李媛;鞠小萌;;高职视唱练耳课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3 蒋艳;;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4 王岚;;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我的家庭民族音乐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5 宁庆;宁欢;;广西天峨壮族“贺礼八仙”婚俗仪式音乐活动的文化内涵[J];艺术探索;2011年03期
6 王军;;呼唤属于哈尔滨的儿童国际音乐节[J];剧作家;2011年04期
7 李琼;;新声榜第一期票选启动[J];校园歌声;2011年08期
8 ;欧洲的音乐节和音乐景点[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7期
9 张静;;让音乐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10 周文林;;唐代音乐机构概况及其功用[J];飞天;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省惠安实验幼儿园音乐课题组;杨玲;陶紫娟;;音乐课题《多元化、多样化地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王治远;;前言[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刘正龙;;浅论社会音乐活动组织者的素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郑虹;;音乐活动中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魏图雅;;音乐活动的中角色表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魏图雅;;音乐活动的中角色表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陈雅先;;视唱练耳水平与相关音乐活动中自我效能感成因辨析[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毛婧;;音乐理疗工作浅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锦华;;发挥社会音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10 谷常生;;在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发言[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越声;谨防考级重回应试教育[N];音乐周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胡芳;打造北京音乐活动新地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广东省珠海市 陈实 姚艺;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张静;《节奏小屋》音乐活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江苏省无锡市爱尔艺术幼儿园 陆英;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延长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刘淑贤;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活动必须注意的问题[N];延安日报;2011年
7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刘欣;如何培养学生音乐活动组织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侯肇祥 北京;百脑汇品牌在音乐行销中放飞[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9 晓捷;也许只要再多一点点投入[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陈志华;隐性营销:以音乐的名义[N];中国工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悦艳;回归本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柏红秀;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刘旭青;汉代歌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5 马志飞;马街书会民间曲艺活动的社会机制研究(1979-2007)[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8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莘;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鹤;探索视唱练耳课中的即兴音乐活动[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郑舒;福州市老年人音乐活动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邱丽媛;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对主题性音乐活动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霏;译著《十九世纪日本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戴俊超;国立音乐院“山歌社”音乐活动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蔡玮玮;浙江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毛羿力;《音乐的文化研究》译文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艾妮;古代婚姻、宴饮与音乐活动中的“礼”[D];南昌大学;2005年
9 范雪;大理“白族绕三灵节祭仪式”中的音乐叙事[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作东;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状态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探索视唱练耳课中的即兴音乐活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40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