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西周音乐教育制度中审美意识的萌发

发布时间:2017-07-30 08:31

  本文关键词:西周音乐教育制度中审美意识的萌发


  更多相关文章: 西周雅乐 礼乐制度 审美意识 音乐教育


【摘要】: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对音乐的论述多从政治、伦理、哲学等层面综合阐发音乐的意义。周公建立初期,建立了严格的礼乐制度,并在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音乐教育学校。中国美学思想理所当然是以西周的哲学观念、礼乐文化为胚基而生长发育的。这使中国美学充满一种易准天地、弥纶大道、参赞化者、契合真宰的生命精神,充满一种生气贯注、蓬勃旺盛的生命动力。在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制度中透露着对生命个体的关怀,教育中显露出西周时期审美理想的追求。本文通过对西周时期音乐教育制度、审美意识以及和现当代音乐教育的联系进行简述,旨在从西周时期的音乐制度中梳理出处于萌芽阶段的审美意识。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西周雅乐 礼乐制度 审美意识 音乐教育
【分类号】:J609.2;K224
【正文快照】: 215音乐是人类审美意识对象化的特殊品种,它以人类审美意识的先在为前提,以人类审美意识的内涵为意蕴,以人类审美意识的成长为归宿;它既有对象化的活动,也有对象化的产品。由于情感表达形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笔者对音乐美学科目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形而上学”的哲学式思索,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万作芳;教育异化:概念及表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蒋屹;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7 郑鸿,江芸,朱昌义;健美操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0年06期

8 苏玲芬;;浅谈歌剧音乐中的美感艺术[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陈国符;合唱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虹;谈校园音乐剧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音乐情感的语言值计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4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5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9 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姗娜;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1年

4 梁江歌;论中国扬琴伴奏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倩;清代河北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t,

本文编号:593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593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