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与听众——现代音乐审美的角色差异现象剖析
本文关键词:作曲家与听众——现代音乐审美的角色差异现象剖析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音乐创作 音乐审美 作曲家 听众 创作者 美学观念 现代派 生理机制 自然听觉 审美经验
【摘要】:正一、问题的提出19世纪下半叶以来,音乐艺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着。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音乐样式,人们褒贬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很多人对现代派音乐的厌弃心理……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音乐从形态结构上违背了人的听觉生理基础,从而导致了听众对它的本能抗拒……现代派音乐的最大弱点就在于无视接受者的听觉生理机制的内在规定性。"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们对某种音乐能否接受主要是个观念问题,也就是说取决于接受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从本质上讲,除了超声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关键词】: 现代音乐创作 音乐审美 作曲家 听众 创作者 美学观念 现代派 生理机制 自然听觉 审美经验
【分类号】:J60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19世纪下半叶以来,音乐艺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着。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音乐样式,人们褒贬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很多人对现代派音乐的厌弃心理……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音乐从形态结构上违背了人的听觉生理基础,从而导致了听众对它的本能抗拒……现代派音乐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滟洲;西方现代音乐的可听性与美感问题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项筱刚;谭盾音乐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出路——由“谭卞之争”所想到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居其宏;新世纪创作思潮的激情碰撞——对作曲界三场论辩的回顾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年04期
4 罗平冠;谭盾音乐及其对中国音乐创作的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柯扬;影响音乐创作的四个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2 侯太勇;谭盾:解构与重组[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3 詹巧宇;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4 李晶;承西方音乐之技,,展巫楚民族之魂[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杨俊海;寻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音乐想象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2 赵柯丽;王安潮;;学科建构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李宝杰主编《音乐鉴赏》评析[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3 杨松权;;对“琴童厌学”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4 罗洋;;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亚伟;;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6 任云;;郭祖荣交响音乐创作思想的初步考察[J];福建艺术;2011年04期
7 龚文莉;;王国维艺术审美“隔”与“不隔”理论之意义——以音乐审美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许婷;;循循善诱终不倦 德艺双馨育后人——记古筝名师蒋莉的筝艺生涯[J];乐器;2011年08期
9 周浩琴;;音海拾贝,报之以歌[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10 闫霏;;试论谭盾《鬼戏》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技法[J];作家;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刘丹;;音乐审美的共性与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孙佳宾;;论音乐审美记忆结构中的感觉记忆[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君;;让美滋润大学生的心理[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钰;法国现代音乐节有哪些内容[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解tB 整理;陈怡谈现代音乐创作[N];音乐周报;2006年
3 王全吉;踏青少女踩着斜阳[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王新敏;音乐教育与人文精神[N];周口日报;2006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徐松兰;多元文化催生深圳音乐精品[N];深圳商报;2006年
6 谢洪瀑;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N];贵州政协报;2001年
7 陶世群;音乐教育要突出“三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8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周晓梅;音乐考级中功利现象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9 张乐;不要被“大师”所迷惑[N];音乐周报;2011年
10 汪建根;中国音乐的前途倚赖教育家[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3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7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阴慧慧;影响音乐审美移情的主导因素[D];西南大学;2012年
2 邵义光;音乐的德育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童玲;视唱练耳课程与音乐审美心理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琼琼;传统与现代的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巢蓉;普通高校大学生研习与思辨现代音乐的价值之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一;音乐审美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建辉;关于音乐审美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的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季s
本文编号:692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9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