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宁晋如意道音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北宁晋如意道音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流 道教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固定唱名法 宁晋 保护 民间音乐 工尺谱 民间器乐 艺术特色
【摘要】:正河北宁晋如意道音乐作为我国道教音乐的分支,是我国民间不可多得的稀有民间音乐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学术历史和实用价值。如意道音乐属典型的六声音阶,这在北方民间器乐曲中实属稀有,并形成一个独立的乐曲体系,同时也构成了道教音乐的艺术特色。但是由于其传承只能口传,已属濒危文化遗产,如何抢救和保护这一濒危遗产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邢台学院;
【关键词】: 音乐流 道教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固定唱名法 宁晋 保护 民间音乐 工尺谱 民间器乐 艺术特色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研究论文,立项课题项目批准号HB11YS002
【分类号】:J608
【正文快照】: 河北宁晋如意道音乐作为我国道教音乐的分支,是我国民间不可多得的稀有民间音乐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学术历史和实用价值。如意道音乐属典型的六声音阶,,这在北方民间器乐曲中实属稀有,并形成一个独立的乐曲体系,同时也构成了道教音乐的艺术特色。但是由于其传承只能口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资;;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琼中黎族民歌为例[J];人民音乐;2010年06期
2 甘绍成;20世纪的道教音乐研究回眸[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3期
3 周虹;中国道教音乐的产生和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于民雄;;浅论道教音乐的源流与特点[J];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3期
5 潘忠禄;巨鹿道教音乐[J];中国音乐;1990年02期
6 张鸿懿;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J];中国音乐;1990年04期
7 于立柱;古风遗韵——巨鹿道教音乐现状小考于立柱[J];邢台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之概念和方法讨论[J];中国音乐学;1996年01期
9 任法融;;论道教音乐的特殊性[J];中国道教;2010年02期
10 杨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浙江高校地方音乐课程建设[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瑜;褚艳;边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我们河北民歌[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刘承华;;“保存”与“生存”的双重使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曦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兼谈应用民族音乐学的视野与方法[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晓平;;论紫阳民歌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分析[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宋瑾;;原生态音乐的抢救与活态保护[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秦序;;实现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间的良性互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概要)[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友刚;尹红;;唱起家乡的歌 跳起家乡的舞 奏起家乡的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试验研究[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项阳;;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安平;姚刚应;;浅析民间音乐作品受法律保护的正当性——以法理学视角为中心[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魏民;《白云山道教音乐》出版发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N];榆林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辉;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道教音乐汇演在南昌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罗一萌 朱汉生 高万莲 (记者 罗一萌);第九届道教音乐汇演将在武汉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刘红;此曲本应天上有 人间喜得岁岁闻[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张晓雨 邓学林;我省将承办全国道教音乐盛典[N];湖北日报;2009年
6 记者 罗一萌 通讯员 万建芳;第九届道教音乐汇演在武汉成功举办[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单红;路漫漫其修远兮[N];无锡日报;2010年
8 钟道岳;漫谈道教音乐[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钱钢;缥缈仙乐古风再现[N];镇江日报;2009年
10 韩爱青 张博 齐琦;津门法鼓面临后继无人之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旭;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春玲;鹿邑道教音乐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琼;道教音乐多声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澄;沙河大杜村道教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彤;京杭大运河对济宁地区民间音乐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6 王韵;沧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向东;“晋州官伞”乐舞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修婷;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2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9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