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豫剧音乐创作多元化的创新
本文关键词:现代豫剧音乐创作多元化的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豫剧音乐 创新手法 戏歌 现代审美 与时俱进
【摘要】:新中国成立的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改人、改戏、改制"政策的实施,新音乐工作者把戏曲音乐的创作引上了专业化的道路。豫剧音乐创作者在历经了继承传统、学习姊妹剧种、采用西洋作曲手法和唱腔旋律化声乐化、唱腔歌曲化等改革发展的轨迹后,使豫剧音乐在不失传统韵味的同时,有了更强的时代感和新鲜感,同时也适应了社会发展和观众的审美需求。满足了文化多元化时代要推陈出新的艺术目标。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豫剧音乐 创新手法 戏歌 现代审美 与时俱进
【分类号】:J617.5
【正文快照】: 在豫剧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盛行于清代与豫剧同台演唱的锣戏和卷戏等剧种都先后衰落以致消亡,而豫剧却不断发展壮大。戏曲的唱腔是戏曲的灵魂,豫剧唱腔音乐的不断创新对这个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的立足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建国后,在戏曲改革方针的指引下,一些受过西洋音乐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放;"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从《豫剧唱腔116首释析》谈王基笑豫剧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4年07期
2 左奇伟;试论豫剧音乐的演变及其美学品格的升华[J];戏曲艺术;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梅;;蒲剧音乐的形成[J];北方音乐;2012年04期
2 王丽霞;;豫剧在山西的繁盛原因初探[J];沧桑;2008年04期
3 郭进怀;;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当代戏曲艺术[J];东南传播;2006年12期
4 赵小梅;;豫剧常派演唱艺术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5 高翔;;“豫东调”源流“新”探及唱腔渊源解析[J];电影评介;2007年01期
6 高翔;;评《豫剧唱腔音乐概论》[J];电影评介;2007年02期
7 董茉;;浅论戏曲音乐的戏剧性[J];大众文艺;2010年14期
8 李仁莉;;魏云在豫剧《朝阳沟》中“下山”唱段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21期
9 杨晓彬;;豫剧男声唱腔艺术探微[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10 黄振林;;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4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长虹;移民族群艺术及其身份:泰国潮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高翔;“觉木隆”职业藏戏及唱腔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新华;柳子戏衰落的原因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谷小龙;戏曲音乐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5 秦晓敏;豫剧常派唱腔音色的变化在民族歌剧中的吸收和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涂江涛;河南汝南县罗卷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慧娟;马金凤表演艺术与唱腔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丽娟;评剧音乐的发展脉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伍玫羽;“豫歌”音乐与表演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雯;豫剧的历史、发展与演唱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戏歌”引起的联想[J];福建艺术;1995年01期
2 王激;说说“戏歌联唱”[J];音乐天地;2000年04期
3 刘永泉;观看“戏歌大赛”有感[J];音乐天地;1996年01期
4 孙重亮;“戏歌”的审美效应及社会功能[J];上海艺术家;1999年04期
5 郭萍菊;唢呐在豫剧音乐中的运用[J];乐器;2004年07期
6 贺锡德;戏歌《唱脸谱》[J];儿童音乐;2005年05期
7 李玉华;;浅谈豫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魅力中国;2007年02期
8 王海安;王激与戏歌[J];当代戏剧;1997年03期
9 张石玲;戏歌初探[J];视听界;1997年04期
10 彭涓 ,彭涛;“戏歌”与戏曲谈片[J];四川戏剧;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雄威;百莲凯力挺国巍总排行成就双赢[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面向全国读者 公示大赛选手[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罗松;萧雅:戏歌两栖 开创新路[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阎春霞;艺术奇葩吐芬芳[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5 马进;歌剧新作《杜十娘》欲破市场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见习记者 周姝;华彩乐舞展现千年盐史[N];自贡日报;2008年
7 曾学文;丰富南乐的舞台表现力[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左也;东方歌舞团推出贺岁晚会[N];人民日报;2003年
9 吴维庆;《风雨红棉》以情动人用本土资源开拓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何晓兵;新民乐:传统音乐的“改版”[N];音乐周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冬梅;肖邦练习曲(作品10)的技术课题研究及其与肖邦其他钢琴文献技术课题的对应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昭f ;身韵·意境·生命[D];汕头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66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6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