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5:20

  本文关键词: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开发 民歌 民歌资源保护


【摘要】: 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经了多年,旅游者在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我国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人文文化。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到旅游活动当中,它是一种集观赏、娱乐、参与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如何让这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又同时保护这种传统文化,是人们对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探讨民歌的开发与保护,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奇山异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它对其它文化圈的游客具有极大的文化诱惑力,成功运用民间音乐文化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开拓以及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的意义。原生态民歌作为我们各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它如果被破坏,后果可能比一个自然景观的被破坏更严重,因为那将是一种文化链上的断裂,而这种断裂是难以弥补的。在发展民歌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效益是目的,开发是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保护是为了更好的,持续性开发。开发民歌资源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开发手段也是必须小心谨慎的,不能采取没有保护措施的粗放的大刀阔斧的行为,而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使民歌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得到更多的保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也是民歌开发中的集约性开发方式。 本文分五章来论述旅游中的民歌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论文的研究意义与背景,研究方法与现状,民歌概念、特性、分类及民歌作为旅游资源的可开发性;第二部分为民歌与旅游的融合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讲述我国民歌的现状,发展及在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第三部分为民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主要讲述民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形式、矛盾及平衡;第四部分为国内民歌资源开发案例,讲述南宁国际民歌节等增强品牌吸引力的成功案例;第五部分为总结,对全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旅游开发 民歌 民歌资源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7;F5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现状10-13
  • 1.2.1 研究方法10-11
  • 1.2.2 研究现状11-13
  • 1.3 民歌概论13-15
  • 1.3.1 民歌的概念和类型13-14
  • 1.3.2 民歌的整体特征14-15
  • 1.4 民歌是可开发的旅游资源15-21
  • 1.4.1 民间音乐与旅游15-18
  • 1.4.2 民歌旅游资源的特性18-19
  • 1.4.3 民歌旅游资源的可开发性19-21
  • 2. 民歌与旅游的融合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1-30
  • 2.1 我国民歌的现状21-23
  • 2.1.1 民歌的发展21-22
  • 2.1.2 民歌的现状22-23
  • 2.2 民歌与旅游的融合23-26
  • 2.2.1 民歌与旅游融合的成功案例23-25
  • 2.2.2 纳西古乐在旅游中的发展25-26
  • 2.3 民歌旅游资源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6-30
  • 2.3.1 开发方式单一且展现肤浅26-28
  • 2.3.2 旅游规划者、开发者对民歌认识上的误区28-30
  • 3. 民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30-40
  • 3.1 民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形式30-34
  • 3.1.1 民歌的多种表现形式30-31
  • 3.1.2 从精神文化领域保护民歌31-33
  • 3.1.3 外国的民歌保护33-34
  • 3.2 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34-40
  • 3.2.1 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34-36
  • 3.2.2 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36-38
  • 3.2.3 解放思想,,加大对民歌的开发力度38-40
  • 4. 国内民歌资源开发案例分析40-42
  • 5. 总结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韶立;程柯;;论旅游活动与地域文化变异消亡之相关性——以嵩山旅游文化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康;;区域旅游规划发展方向[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2 郭康;;区域旅游开发若干战略问题[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3 伍琼华;;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艳;刘翰聪;;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晋阳;张树兴;安娜;;旅游生态安全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6 王震宇;陈桂珠;;可持续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历史选择[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妍;唐勇;;基于三向责任的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以王朗自然保护区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静;洞穴旅游:美丽中透着脆弱[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廖仲毛;要学会细分市场[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白Q风 任荣;商机的诞生和环境的退化[N];农民日报;2011年

4 通讯员 姚建平 胡爱民 记者 唐剑;依托一湖洞庭水引来天下有心人[N];益阳日报;2006年

5 仙居县风景旅游管理局 潘海明;发展仙居生态旅游的思考[N];华东旅游报;2008年

6 中国旅游报社行业经济部 刘思敏;“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上)[N];中国旅游报;2005年

7 鲁锡堂;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N];江南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垒;“文学艺术苑”何去何从[N];中国旅游报;2005年

9 王瑞红;生态旅游与“生态杀手”[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刘金城 王天国;辉县市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环境[N];中国旅游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粟用湘;旅游开发的环境伦理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曹丽莎;乡村旅游社区居民态度与开发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彭睿娟;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欣然;天府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王家洪;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冯海霞;旅游地文化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马丽芳;川西自然生态旅游区的营销策略和形象定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玲;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刘莹莹;“两型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1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21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