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曾侯乙墓出土篪的复制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4:29

  本文关键词:曾侯乙墓出土篪的复制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曾侯乙墓 复制 测音 音乐性能 功能


【摘要】:本文在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支篪进行复制和测音的基础上分析篪的音乐性能,进而探讨先秦篪的名与实及其功能,同时,为研究先秦钟、磬的编列和音列乃至乐悬制度提供新的切入点。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复制 测音 音乐性能 功能
【分类号】:J609.2;K875.5
【正文快照】: 曾侯乙墓中室出土了两件竹制单管横吹乐器,出土号分别为C·79和C·74,通体髹漆彩绘,形制保存较好,竹管内壁部分腐朽。C·79一端以自然竹节封底,一端填塞。管身一侧同一平面近两端处各开一椭圆孔,系吹孔和出音孔,与之呈90度关系的管身另一侧有并列5孔,系按音孔,指孔面被削成1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国;南伟;舒蓉;;钟鸣鼎食中的上古诗——西周初年礼制变革与《诗经》祭享诗的原始关联[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邹芙都;楚器"镇墓兽"形制内涵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黄厚明;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区及相关问题初论[J];华夏考古;2005年02期

4 邹芙都;巴蜀文化中的楚文化因素[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冯光生;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方建军;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文化基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张翔;周代乐器组合之观察[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赵志安;汉代阮咸类琵琶起源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刘莎;《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蔡靖泉;汉代的婚丧习俗与楚文化[J];江汉考古;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颖;包山楚简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张国艳;居延汉简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孔义龙;两周编钟音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仕慧;《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原昊;《世本》研究及《作篇》名物释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青;古笛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5 杨帆;湖北宜昌音乐文物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6 刘贝妮;《笙赋》的音乐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张琳;商周青铜铙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陆斐蕾;,

本文编号:948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48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