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30 22:38
本文关键词: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审美特征 旋律美 演唱美 舞蹈美 舞台造型美
【摘要】: 法语版本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原著)于1998年在法国巴黎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在其后的几年里创下了直接剧场观众四百多万人的记录,唱片售出近七百万张、录像带一百余万盒、DVD近二十万张、剧中歌曲单张唱片三百余万张。该剧还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巡演。2002年在中国北京的首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20世纪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极大的不同。这部音乐剧“淡化”了叙事的作用,把表现的重点放在音乐和舞台表演上,并将歌唱和舞蹈完全分开又巧妙地作了互补,同时剧中少变多动、造型简洁的舞台美术设计,也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 对这部成功的音乐剧作深入、具体的分析在我国国内还不多见,尤其是从审美与声乐方面的论述几乎没有。本文主要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音乐的基本风格、曲作的旋律美、演员的演唱美、演员的舞蹈美、舞台的造型美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该剧的审美特征,即优美、壮美、崇高、悲剧性。这种分析、研究,旨在引发人们对这一富有法国特色的音乐剧作出更多学术上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对从事中国音乐剧创作和表演的人们有所启迪。
【关键词】: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审美特征 旋律美 演唱美 舞蹈美 舞台造型美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7.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0
- 角色简介与剧情梗概10-15
- 一、角色简介10
- 二、剧情梗概10-15
- 一.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形式特征和审美特征15-21
- 1.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形式特征15-18
- 1.1 打破歌舞一体的传统样式16
- 1.2 以独唱为主的歌唱形式16-17
- 1.3 演唱风格以通俗唱法为主17
- 1.4 音乐富于变化17
- 1.5 以MIDI音乐作为现场伴奏17-18
- 1.6 演员造型独特18
- 1.7 舞台布景抽象简洁18
- 2.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18-21
- 2.1 优美与壮美19-20
- 2.2 崇高性20
- 2.3 悲剧性20-21
- 二. 音乐的基本风格与歌曲的旋律美21-31
- 1. 音乐的基本风格21-22
- 2. 歌曲的旋律美22-31
- 2.1 解析第一幕歌曲的旋律美23-29
- 2.2 解析第二幕歌曲的旋律美29-31
- 三. 演员的演唱美31-33
- 四. 演员的舞蹈美33-36
- 五. 舞台的造型美36-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3
- 附录一: 创作人员和演员阵容43-44
- 附录二: 曲目和中文歌词44-84
- 后记84-8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铁林;中国原创音乐剧探索路上的新“基石”[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0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5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