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她者操控”——以唐代女性诗作的重写为例
本文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她者操控”——以唐代女性诗作的重写为例
【摘要】:"她者操控"是女性主义翻译观针对文本重构提出的概念,倡导译者将女性特质融入译文,以彰显性属差异及其背后隐射的权利关系。在对唐代女性诗作的英译中,"她者"通过补偿、注解与语行视象美三种"操控"手段,构筑了唐诗西传行旅中最具特色的篇章。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翻译 她者操控 唐代女性诗作
【基金】:201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世界中的唐诗译介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SC13WY15 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英语世界唐代女性诗作译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YGX2013J146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相比英语世界熠熠生辉的唐代男性诗人作品,唐代女性诗学才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被遗忘的角落,著名汉学家魏理更发出“古典时期(唐宋)没有伟大的女性创作”1的言论。在西方对中国文学史或是诗歌史的梳理中,唐代女性诗作同样长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如在白芝(Cyril B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文坤;舞者,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卢玉玲;是谁的声音在言说?——论“她者”在西方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流通[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4期
3 徐来;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4 张景华;女性主义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5 屠国元,肖锦银;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译者形象[J];中国翻译;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谈鑫;胡东平;;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土木专业术语“Extradosed Bridge”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赵静;郝芹;;从译者的身份看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王靓;;古风西来 瑕不掩瑜——阿赫玛托娃译作《离骚》古语词文化意象曲解的译者角度鉴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6 朱素平;周丽;;浅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牛蕊;;读者意识与童话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武敏;;翻译批评简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马福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范若恩;;“全球姐妹情谊”的幻与灭——《雪花秘扇》的后殖民女性主义与新历史主义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春生;;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对外来电影片名翻译之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辜莹莹;;浅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局限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应云;谭见初;;汉语韵文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利平;;汉英语言的象似性差异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9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彭强;从等效理论看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婧;从专业笔译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忠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追坤;杨必译本《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翻译表现及其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付莹U,
本文编号:1059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5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