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宋词》中隐喻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7-10-19 21:25

  本文关键词:《宋词》中隐喻的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关联理论 隐喻 直接翻译 间接翻译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修辞学家研究的重点,也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乃至认知学家的兴趣所在。隐喻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单纯的修辞学领域逐步向其他学科领域的转变。1986年Dan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其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在阐释交际与认知的同时,提供了看待隐喻的新视角。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松散的话语”,属于一般话语,不需要特殊的理解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从而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同其它话语理解一样,隐喻的理解以交际双方的“互明”为前提,追求最佳关联。隐喻作为话语中一般认知和推理能力发展的结果,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可以得以很充分的解释。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不仅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研究,同时也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使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 格特(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中。他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语际间的一种阐释性用法,追求最佳关联,即听话人在结合当前语境和自己原有知识的前提下,付出适当的推导努力,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格特还提出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直接翻译能够保留原文语言特征所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交际线索”,努力在为原文设定的语境中达到与原文完全相似的阐释;间接翻译指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或者说原文的基本意义,而不是要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都是语际阐释性用法,二者形成了个“连续体”,间接翻译占据了这个连续体的绝大部分,直接翻译只是其中的一端。 《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隐喻。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以《宋词》为个案分析,通过对一系列隐喻译文的分析,评析了译文中隐喻的翻译质量,阐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有效的分析给出修改的建议,以更好的再现原文作者的意图。本研究表明,译者在处理《宋词》中的隐喻时,大多采用间接翻译的方法,译者的交际意图是让读者付出一定的推理努力取得足够的认知效果。动态的语境信息在实现译文最佳关联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部分隐喻并未取得最佳关联。
【关键词】:关联理论 隐喻 直接翻译 间接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中文摘要7-9
  • Contents9-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4
  • 1.1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11-12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5
  •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elevance Theory14-20
  • 2.1.1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15-17
  • 2.1.2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17-18
  • 2.1.3 Context and Contextual Effects18-20
  • 2.2 A Relevance-Theoretic Account of Translation20-25
  • 2.2.1 Translation as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21-22
  • 2.2.2 Translation as Interlingual Interpretive Use22-23
  • 2.2.3 Optimal Relevance in Translation23-25
  • Chapter Three Metaphor in the Framework of Relevance Theory25-32
  • 3.1 Definition of Metaphor25-26
  • 3.2 A Relevance-Theoretic Account of Metaphor26-32
  • 3.2.1 The Nature of Metaphor27-29
  • 3.2.2 Metaphor Motivation29-30
  • 3.2.3 Mutual Understanding30-32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in Song Ci-Poems in the Light of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32-52
  • 4.1 The Function of Metaphor in Song Ci-Poems32-33
  • 4.2 A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Metaphor Translation33-40
  • 4.2.1 Direct Translation34-37
  • 4.2.2 Indirect Translation37-39
  • 4.2.3 Metaphor Translation39-40
  • 4.3 Direct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in Song Ci-Poems40-46
  • 4.3.1 Retaining the Same Image40-43
  • 4.3.2 Retaining the Same Image with Explanation43-44
  • 4.3.3 Transferring Metaphor into Simile44-46
  • 4.4 Indirect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in Song Ci-Poems46-52
  • 4.4.1 Replacing the Image47-49
  • 4.4.2 Paraphrase49-5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2-55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2-53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53-54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4-55
  • Bibliography55-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湘;朱春华;;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再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严世清;论关联理论的隐喻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问题的关联论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郑艳霞;隐喻的关联性论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束定芳!200083;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6 李寅,罗选民;关联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7 王斌;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8 张春柏;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J];中国翻译;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1063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63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