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译本《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3:06
本文关键词:维译本《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
【摘要】: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研究《红楼梦》及其翻译的学者遍布全世界,特别是全书中从头到尾运用的大量成语、谚语、歇后语及惯用语等俗语更加为语言学界所关注。曹雪芹通过运用各种俗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群众习俗,使读者借助阅读得以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民族社会生活。根据俗语的界定,我们对《红楼梦》中的187条俗语进行了界定收录,并运用新的翻译理论——文化翻译学和显隐翻译法对维译本《红楼梦》中的俗语的翻译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红楼梦》的研究翻译状况及各个版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对俗语的定义及分类进行明确的界定。第三章着重介绍了各种翻译手法在《红楼梦》俗语中的运用,并从翻译手法的角度进行了个案分析。第四章则重点介绍了显隐翻译法并对《红楼梦》俗语中的典型个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文化翻译学和显隐翻译法的角度评析《红楼梦》翻译实践。第五章主要对影响译文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文化翻译学及显隐翻译法的角度对《红楼梦》维译本187条俗语进行探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词典译、英译本和维译本的个案对比分析,维译本《红楼梦》俗语的翻译总体上是比较完美,很好地表达了原作者的语义目的;然而,也有个别的地方没能翻译出原语义内容,如有些俗语的意思理解错误产生了翻译的错误问题;还有像有些俗语中包含着悠久的中国典故,译者在处理这些俗语时没能体现民族典故文化色彩内容,若运用加注翻译的手法,就既避免了文化内容的流失,又能翻译出俗语的含义,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总—分—总的分析研究方式,较好的梳理了有关文化翻译的方法和理论,为以后的翻译理论提供了微薄之力。
【关键词】:《红楼梦》 俗语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059;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写作缘起7
- 1.2 文献综述7-10
- 1.2.1 《红楼梦》维译本研究概述7-8
- 1.2.2 《红楼梦》维译本俗语翻译研究概述8-10
- 1.3 论文布局10
- 1.4 创新之处10
- 1.5 研究方法10
- 1.6 研究目标10
- 1.7 研究意义10-11
- 1.8 研究前景11-12
- 第二章 俗语12-15
- 2.1 俗语的定义12
- 2.2 俗语的分类12-13
- 2.2.1 谚语12
- 2.2.2 歇后语12-13
- 2.2.3 惯用语13
- 2.3 各俗语之间的区别13-15
- 2.3.1 谚语与歇后语之间的区别13
- 2.3.2 谚语与惯用语之间的区别13-15
- 第三章 维译本《红楼梦》俗语翻译方法分析15-22
- 3.1 《红楼梦》中的俗语15
- 3.2 各翻译法的界定15-16
- 3.3 《红楼梦》俗语的翻译法16-22
- 3.3.1 直译法16-17
- 3.3.2 意译法17
- 3.3.3 套译法17-19
- 3.3.4 仿译法19-22
- 第四章 文化翻译学的显隐翻译法的操作思维过程22-31
- 4.1 文化翻译学22
- 4.2 显隐翻译法22-23
- 4.2.1 运用显隐翻译法对《红楼梦》俗语的个案分析23
- 4.3 显隐翻译法操作思维推理过程23-31
- 第五章 影响译文质量的因素分析31-39
- 5.1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31-33
- 5.1.1 宗教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31-32
- 5.1.2 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32
- 5.1.3 风俗和习俗俗语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32-33
- 5.2 韵律因素33-34
- 5.2.1 韵律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33
- 5.2.2 《红楼梦》俗语例句个案分析33-34
- 5.3 译者因素34-37
- 5.3.1 译者的作用34
- 5.3.2 译者主体性34-35
- 5.3.3 译者的目的35-36
- 5.3.4 译者本身因素36-37
- 5.4 读者因素37-39
- 结语39-41
- 附录41-81
- 附录一:国际音标对照表41-42
- 附录二:《红楼梦》汉维俗语索引42-76
- 附录三:参考文献76-81
- 致谢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怀;;半个世纪的维吾尔族民间谚语研究综述[J];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2 陈世明;维吾尔谚语中的汉语借词考[J];民族语文;2004年03期
3 刘文性;对维吾尔谚语汉译和民族文化有关问题的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德怀;论“死译”与“活译”——以维吾尔谚语的汉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廖泽余;维吾尔谚语源流浅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6 廖泽余;;维吾尔民俗语言学初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7 陈世明;从谚语看维吾尔族的伦理道德观[J];西域研究;2004年03期
8 张勇;维吾尔谚语中传统价值取向三题[J];西域研究;2004年04期
9 文红,薛莉芳;以译者为主体的《红楼梦》民间谚语翻译评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郝关中;沉痛悼念克里木·霍加同志[J];语言与翻译;1988年02期
,本文编号:1064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6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