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语境的本质与本体言说

发布时间:2017-10-23 12:25

  本文关键词:文学语境的本质与本体言说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语境 本质追问 关系性区隔 后形而上言说


【摘要】:文学语境与语言学语境在对象和属性上有着差别,因此,文学语境本质是必须从一般人类实践活动下的社会历史语境和作为审美性特殊活动的诗学语境二者的关系之中来区隔的。同时,文学语境在本质之上还存在本体性的维度,只是对文学语境本体性的追思不是从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的形而上学开始的,而是从以"前反思"的、非概念性和超越主客体二分的后形而上学角度进行的。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文学语境 本质追问 关系性区隔 后形而上言说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文学语境作为范式的形成是通过文学经验、文学传统、文学知识和文学批评理论等共同形成的一种动态性共识。“文学”并非从人类文化诞生之日就存在着,而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分工所带来的人类经验的分类和对世界体验的加深,文学活动从一般性实践活动中挣脱出来形成独特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元骧;症结与出路:文学语言研究的新视野[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2 张荣翼;文学与文化语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韩彩英;;“语境”的本体论意义——从语境实在论与文化实在论的耦合界面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2期

4 杨矗;;文学性新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苏宏斌;;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文学本体论何以可能?[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郭贵春;欧洲大陆和英美哲学传统之间的区别、关联与融合——记与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诺义萨教授的谈话[J];哲学动态;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家成,李群芳;教育与产业的深层沟通和教育质量的生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吴兴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刘新刚;;《德意志意识形态》价值哲学思想探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信访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10 李立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8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湘辉;周发明;孙艳华;;“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孙保华;我国社区矫正的困境及出路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晓莉;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常龙;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彩英,殷杰;认识活动实在性的语言符号表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翠霞;;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赵慧平;;论文学活动的文学语境与历史语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肖家燕;庞继贤;;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陈娟娟;白丽梅;;文学语境中隐喻的诗意效果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吴昊;;文学语境新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许茂煜;;文学语境与绘画意境的统一[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7 祝敏青;论文学语境差效应[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9期

8 孙中田;高利克印象——《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J];文艺争鸣;1993年05期

9 肖薇,罗淑珍;世界文学语境下的审美方式[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10 崔冯;崔涛;;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J];文学教育(上);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奋然;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悖论[N];文艺报;2001年

2 施战军;面对巨型话语的学术凝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牛学智;主体性问题与文学理想的当代处境[N];文艺报;2010年

4 程勇;自主与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杰;文学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峰;《田园的忧郁》之吴树文译本中语境与感情色彩的细微把握[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3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83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